随着攀岩路线的确认,欧秀荣和蒋一龙他们两个也是果断的站到悬崖边开始了自己的攀岩之行。
而一旁的吕群龙也是在两人开始行动的第一时间就计算起了时间。
作为第二组行动的人,欧秀荣和蒋一龙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将第一个落脚地放在先前王立学走过的那个离地面大概一米的阶梯上。好在这块往外突出的阶梯够长,容下两个人的位置绰绰有余了。
蒋一龙紧盯着前方,目光如炬,他的前几个落脚点的选择毫不犹豫地与王立学完全一致。毕竟,有了前人的经验作为参考,无需再花费精力去打探这些落脚地的虚实情况。如此一来,他在下爬时犹如神助一样,速度惊人,风驰电掣有种小跑般迅速前进着。仅仅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他便势如破竹地闯入了第四个落脚地。
然而,当到达此处之后,蒋一龙却突然停下了急速前行的脚步。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小心翼翼地探测起一旁那块大约仅有半平方米大小的横向小台阶来。原来,从离开脚下的这个落脚点开始,他后续所行进的路线将与王立学分道扬镳,不再有任何重叠之处。此刻,他即将踏上一条由自己精心选定的独特攀岩之路。正因如此,无论是在时间的把控还是动作的执行上,他都不得不变得更为谨慎小心、慢条斯理起来。
并非是蒋一龙不愿沿着王力学所开辟出的那条攀岩路线继续前行。要知道,如果他执意如此,那么就极有可能出现后来者居上的状况,从而导致两人“狭路相逢”。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他们便很有可能会在同一处落脚点相遇,届时双方都会陷入一种束手束脚、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样一来,不仅极易引发危险,而且还会大大减缓攀岩的速度。毕竟,在那样狭小且险要的地方,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可是没有安全绳系在背后的,属于是无保护攀岩,任何一个粗心大意都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预料的事故。
所以,无论是从安全角度考虑,还是为了保证攀岩进度不受影响,蒋一龙都别无选择,只能在半途中改变行进路线,去寻找另一条全新的道路。
而同样作为第二组出发的欧秀荣则是在一开始就已经在心里预料到这种可能了,所以他才会在第一块落脚点就选择走另外一条新的路线。虽然前期可能没有那么顺畅了,但是中后段还是会轻松很多的。同样属于那种中后期爆发,后来居上的那种路线。
至于为什么同样采取中后期爆发的路线,而不去选择借助江文礼开发出来的那条路线。主要原因还是江文礼那条路线前期危险系数有点高,身手差一点的人都容易被拖在那里,会出现一种上不去下又难的糗状。
但是,此时的欧秀荣也已经来到了自己的第三个落脚点,在速度和进程上也只不过比蒋一龙慢两个落脚点而已,并不算落后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