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听,立即抬起头,额头上的鲜血顺着脸颊往下流,赶紧拱手道:
“雄英,你说,我在听。”
朱雄英接着缓缓地说:
“洪武三十一年,皇爷爷驾崩,允炆登基称帝,不久开始削藩。”
“建文元年,你在北平誓师抗命,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
“因为允炆一连串愚蠢的错误,你于建文四年推翻允炆,登基称帝,年号永乐。”
“建文四年底,你废去允炆为父亲上的孝康皇帝尊号,复称懿文太子。”
“将允熥和允熞废为庶人,囚禁在凤阳,将允熙和吕氏贬到东陵为父亲守陵。”
“永乐四年,允熙府邸莫名其妙发生火灾,允熙被活活烧死,吕氏下落不明。”
“永乐十五年,允熥暴卒。”
“至此,父亲所有儿子全部死于非命,只有两个孙子及其后代被囚禁终生。”
朱棣呆呆地听完,此时,他想死的心都有,如果这些都是真的,父皇和大哥肯定会将他大卸八块。
他又继续砰砰磕头,大声说:
“父皇,大哥,这些都是没有发生的事儿,儿臣万万不敢啊,儿臣冤枉啊。”
朱标死死盯着朱棣,眼中似乎要冒出火,站起身来,走到他的面前,怒喝一声:
“抬起头来。”
朱棣抬头,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大哥,哭道:
“大哥,这些都是没有发生的事儿,请你相信臣弟,绝对不会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儿。”
“啪。”
“啪。”
朱标左右开弓,狠狠地抽了朱棣两个大逼斗。
朱棣直着身子,不敢动弹,任由大哥发泄心中的怒气。
“我打你两耳光,是因为你丧尽天良,不顾兄弟之情,残害了我的子孙。”
“我只打你两耳光,是因为这些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因为雄英的归来,也永远不会发生。”
“现在,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
“把那个道衍和尚完好无损地送回来,少半根毫毛,别怪我不顾兄弟之情。”
朱雄英赶紧补充:
“还有那个叫袁珙的术士,就是他和道衍一起蛊惑四叔的。”
朱标怒喝一声:
“听明白了没有?”
朱棣再次砰砰磕头。
“谢大哥不杀之恩!我一定听大哥的命令,将道衍和袁珙完好无损地送回来。”
“父皇,儿臣虽然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但雄英所说,儿臣也不敢辩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