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修真小说>乾心论道> 第六十六章 檀台中群贤抚今(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六章 檀台中群贤抚今(1)(2 / 2)

他与从侄桓伯温同在扬子座下求学。

桓荣在同窗中极少言语。

桓伯温却聪明颖悟,扬子讲学,同窗有什么没能领悟的,多是桓伯温来解答,而且从无错讹。

就连扬子也赞扬桓伯温聪颖练达,可谓“闻一知十”。

于是当时的同窗们暗地里把桓荣、桓伯温叔侄两个称为“二桓”,还有一个顺口溜——老桓无言,小桓来还。

桓荣寡言少语,但只要扬子开讲,他必然去到最近的地方坐下,如果扬子有什么事情需要学生帮忙处理,也必然是桓荣第一个站起来去做。

大家只以为桓荣尊师重道,但不及桓伯温聪明,不如后者更能将扬子学问发扬光大。

直到有一日,扬子应邀访友而去,不在檀德台。

却有元州道名士王充,恰巧前来,要寻扬子辩论道理。

王充上山之后言辞很不客气,直言《太玄》融合五行,导致“乖谬甚多”。

檀德台上的众多蓬莱学子当然不服气,于是纷纷下场,与王充辩论。

结果几句话功夫,大部分人就都无法再回答王充的诘难。

不得已,学子中公认的太玄十五子,纷纷应战。

奈何结果没有任何区别。

到了最后,太玄十五子中仅剩寡言少语的桓荣不曾开口。

檀德台上众学子都已经认为己方输定了。

却不想,桓荣从那距离扬子最近的位置上,转回了身来。

他原本一直是面朝古檀树,扬子讲学的位置。

转过身,面朝登山小径,乃是第一次。

桓荣对自认为除了扬子,蓬莱道洲再无“真学士”的王充说道:“子博学缜思,经论绝伦,然吾得子矣。今以师道尊严,卫道之辩,不得不耳,固有不敬,非子之理有所屈,唯吾学于吾师,又学于子。”

意思就是先生你学问很厉害,语言逻辑很严密,但是我已经学会了你的学问和优点,现在我为了保卫我的老师和大道,必须与你辩论,你失败了的话,不是你的道理不对,而是我既学了我的老师的学问,也学了你的。

桓荣宣称,他只是旁听王充与自己同窗的辩论,就把王充的学问给学到了,而且还要凭之战胜王充。

当时没有任何人敢相信。

这是那个“全靠勤奋,但不够聪明”的桓荣能做到的事情吗?

结果,桓荣与王充辩论,一直从中午到日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