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家诫语?
他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种东西?
没有缘法,就领悟不了妙谛?
只怕随便一个正常人,都会把“缘法”理解成“智慧”吧!
能领悟的就是聪明,不能领悟的就是笨蛋。
届时,洪陆士人,是要做个“缘法”深厚的聪明之士,还是做个“缘法”浅薄的蠢笨之才?
舍磨腾一时间竟无言以对。
“呼!”
下了昌山,舍磨腾终于长出一口气,抬眼望向之前陈仲等人去过的淯水之畔。
这一眼望去,只见那处,丁夏这个更早下山的大修士,也同舍磨腾一般无二,目视远方,静立沉思。
丁夏最后提议的论道,或许应该说是陈仲讲道更为合适。
陈仲虽未言及什么具体的法门,也不曾点明新法、旧法谁家更好。
但,陈仲让几乎每个人,都有收获。
即便陈仲等人已然走远。
丁夏仍旧在回味着此前一切。
而舍纳兰、舍磨腾则望见了淯水之畔的,仍旧丰富而鲜明的大道韵痕。
遥望之间,不免令人生出怅惘之意。
他们在檀德台上,可能固然是赢得了一时名利。
但却毫无疑问,错过了一场真正的盛会。
孰失孰得……
舍磨腾猛一甩头,将这些得失之念尽皆挥去。
他最后一次问舍纳兰道:“师弟,你当真要仿效迦罗大士译经?”
迦罗大士便是那位觐见末帝,受赐白驹寺的舍家大修士。
舍纳兰在檀德台上,亲眼见证因为言语不通,导致孔劭故意曲解舍氏,甚至造成蓬莱士人敌视舍家之事,于是下定决心译经!
舍家经典因为其着述环境与洪陆差别极大,故而许多词汇都是洪陆雅言中所没有可对应词语的。
故而翻译的难度非常大。
舍迦罗曾在白驹寺翻译四十二篇舍家经典,在洪陆被合称为《四十二章经》。
但舍迦罗的《四十二章经》文意,与舍家原典含意相比,错讹极多。
再加上汉亡后,白驹寺被毁,舍迦罗殒命。
《四十二章经》便迅速散佚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