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修真小说>乾心论道> 第一百八十一章 误入幽冥魏主崩(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一章 误入幽冥魏主崩(1)(1 / 2)

隧道越走越宽敞。

郑又玄在前面谷三公的指引下,很快进入了四面均由巨大青石砌成的通道中。

郑又玄一开始并不知道这种通道应当叫做“隧”或“隧道”。

因为“隧”在中古时是专门用于指代墓中通道的,后世将所有四面封闭的幽暗通道,均以“隧道”称呼,则是对其本意的衍伸、发展。

郑又玄没有意识到自己进入的是什么地方,敕封于后汉年间的社神谷三公更是没有相关学识。

直到郑又玄与谷三公被一座恢弘的石门挡住去路。

隧户。

整座陵墓的第一处正式门户。

郑又玄和谷三公是从陵墓内过来的,朝向内部的石门上,刻着一篇名为《昌“某”》的文字,可惜的是文字古奥,并非近世通行的字体,郑又玄和谷三公都不认得,只有昌字与当今字形较为近似。

还是谷三公猜测,那可能是中古时所用的一种文字,与失传的上古文字存在着紧密的承继关系,这从刻着的文章间,多有莫名消失的字迹上,可以获得验证。

中古流传至今的典籍,之所以被称为残章断典,并不是整部典籍被撕成了碎片流传了其中一部分,而是整部书中除去偶尔有字句留存,其它明显曾经写、刻着字的地方,都莫名变成了空白。

而且除去上古仙真忽然消失的那一瞬间,绝大部分上古文字消失,后续这一现象还断断续续延绵了整个中古,一些最开始没消失的文字,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消失了。

甚至就连一些中古大修士们用自己改造过的文字,留下的法门、典籍,也会忽然间残破大半。

孔、老两位先师的着作实质上也没有逃过这一劫。

只不过他们在中古末期的影响力巨大,他们的任何着作一经面世,就会被天下所有修士争相传诵。

一边消失,一边又有人不断传抄,变成许多种文字、方言流传。

最后《道德》和《易术》才终于幸免于难。

当然,流传状况如此曲折,后世人们见到的版本,到底还有多少内容是完全符合先师本意的,就很是难料了。

因此,近古时才会再次掀起大规模的道法之争,各家争相复原、发展自己所理解的先师道理。

这种断断续续消失文字的情况,在许多中古前期,上古之际留下的废墟、秘境中,都有体现。

此处隧户的刻文,莫名消失的字不多不少,就算是当今于古文字方面最富盛名的许慎亲自到此,只怕也没办法通过文章残留部分,将文章解读通顺。

郑又玄和谷三公,自然更没有那样的本领。

不过见到这么一座隧户,谷三公总算是猜到了这里是什么地方。

隧户的设置,在两汉王公的坟茔中得到了继承。

谷三公作为社神,见识终究比郑又玄广阔。

“此地乃是中古坟墓?”

郑又玄听了谷三公猜测,难掩兴奋之色。

之前他图谋的临蚕郡王之墓,不过是前汉时期的墓葬,而眼下,他竟然阴差阳错进入了一座中古大坟!

即便他还不知道此处墓主是谁,但看这恢弘的隧户,以及宽阔能容至少四辆车驾并行,高度也足有五丈的隧道,也知道此处坟墓的等级定然不低,说不定就是一位中古大修士的陵寝。

若是能够从这样一座大墓中有所收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