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修真小说>乾心论道> 第二百四十三章 陈仲持果鹿漪收徒(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三章 陈仲持果鹿漪收徒(3)(1 / 2)

“子正,你今得了这般好处,空口道谢哪里便好!”

风神沛笑着一说,众人纷纷跟上。

你一言,我一语,半是玩笑半是贺喜,好不热闹。

最后还是有訇翁道:“说起来,今日我等俱有所言,唯独道友尚未开言!”

众人便都道“不错”。

陈仲见此,也不推脱,虽然他修行至今,于元真境中的体悟,其实并不算多,又不像是之前在檀德台,主要谈论的是修行前路,不涉具体修行法门。

今日聚会,除去素知夫妇演练法术,没有真正紧扣修行,其他人,都是在元真境的修行中极具见地的。

陈仲沉吟思索片刻,认为刚刚众人还未涉及,或者说谈到了却并未着重去讲的一个方面,自己可以加以补充。

“承蒙厚赐,仲不敢藏私。诸位道友集腋在前,好似尚阙‘持道’之法未及细论,仲得一孔之见,愿附尾后。”

所谓“持道”之法,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的修持法门,不论是风神沛一开始所展露的“扬弃有无”之悟,还是后续有訇翁指出“感应”非道家的误区、鹿漪描绘的道家“元真”的本来面貌、杨宝透露的元真功果的印证与神效、巢稚总结的一步步踏实修行的元真境内次第,全部都没有详细去讲,日常应当怎样做,才能将这些前人的描绘变成现实。

一个初入元真的道家修士。

是该像儒家那样坚持不懈,使自身真气完全与浩然之气同化?

还是该像法家那样建立起了详细的律条,通过使自身法力、境界不断向律条所统合展现出的高层次境界靠拢,最终化外力为内有?

又或是像最喜欢攀附道家之名的阴阳家那样,每日按照时辰,以天人相应之论,餐霞饮露,吐纳元气?

前面众人言语,确实都在无意中忽略了这一点。

或许,是因为此间都是修行有成之辈,哪怕是被众人当作了晚辈教训的阮集、刘伶,也都已经是突破感应多年的大修士了。

故而大家都下意识认为,每日都要做的“持道”之法,已是人人懂得,无需多言。

但陈仲忽然郑重提起,众人便也不由得悚然一惊。

何谓“持道”?

这是要每一名修士从开始到末尾,都完全不能松懈的,每时每刻都需要坚持的。

同一件事情,做得久了,习以为常,似乎变得不再重要。

但事实上,修行中的任何一个次第,一个阻碍,一道境关,都是会过去,会成为曾经的。

只有“持道”,才是永远不会成为“过去”的,除非这个修士亡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