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修真小说>乾心论道> 第二百九十一章 神只隐秘伯言恨亡(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一章 神只隐秘伯言恨亡(1)(1 / 2)

“人身中有三事,身死,识去心去意去,是三者,常相追逐。”

迦楼捺留下的一部舍氏各曼天,题为《迦罗译须谭说正行各曼天》,这是其中被迦楼捺反复写下注解又抹除,周围空隙几乎填满的一句话。

可以想见,当初迦楼捺对这句话的重视程度,以及反复揣摩求解而不得的纠结心情。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般原因,迦楼捺这个本就是聚窟道洲婆罗族人的鬼王,没有留下什么婆罗文书写的舍氏经典,偏偏精心保存了这部迦罗大士的译文。

陈仲目光落在这句经文上,也不由得若有所思。

修士修行,无论如何也是绕不过对修行者自身,进行充分认识的过程的。

人,自身到底都有那些奥妙,涉及了大道中的哪些道理。

这些都弄不清楚,就不要奢望更多了。

只是仅人之自身,也并非简单就能认识的。

上古真传断绝后,从中古至今,无数修士琢磨、探寻,谁也不敢说对自身的了解有多么深入。

面对其中的种种困难,洪陆各家传承多是采取大而化之的方法,简要概述,将细节的深入,留待后人。

相对而言,只有医家是最为探根追底的。

只可惜医家的上古传承近乎完全断绝,后人的每一步探索都极其艰辛,而且效果不彰,以至于到如今完全无法与其它各家传承相提并论。

像舍氏论说人身中识、心、意,迦罗大士虽然在译经时借用了洪陆的惯常用语,但对于这三者,洪陆大多数人的一般理解,乃至医家中人,都是混为一谈的。

要将其细细分开,陈仲根据自身修行至今的体悟,倒是更愿意用性灵、性灵之力与神念来命名。

当然,这与迦罗大士所述,又未必是一致的了。

不过陈仲倒也并不是定要强求什么一致,舍氏之说惯常是在管中窥豹的,最爱将未得明确的事情说得言之凿凿。

陈仲思虑到这里,却是不由得又想起了张机。

先前交给毛绽好生安置的,五十名阴阳倾转的孩童,寻常人着实没什么手段能够帮助他们,陈仲时间又紧迫,故而便由焦县敕神,向元州道邓郡传去了讯息,请张机闻讯之后赶来焦县相助。

说来张机可算是陈仲这么多年来,除去华元化以外,遇到的最具天分的医家修士了,更关键的是,他的性情本就很是贴近“上古天真之人”的描述,若是医家能够再兴,当少不得应在张机身上。

而根据陈仲与张机同行的一段时间来看,张机钻研病症的重点,似乎也更侧重在身,而非在心。

陈仲当即打定主意,若是将来他在性灵、神念这一方面有了更多收获,可以传给张机知晓。

一本《迦罗译须谭说正行各曼天》不过千余字,薄薄几页纸,已是翻罢。

这经文主要是讲舍氏修行中,修士如何掌握自身心意,去除杂念恶念,行端做正,不坠入“三恶垢”中,以及由此超越善恶,最终成就大功果。

其精华就在于“人身三事”。

迦楼捺鬼王死后大肆逞欲,为非作歹,却专门精心保存这样一部经典,倒是令人感到难解。

陈仲将之暂且放在一旁,拿起了匣中的最后一叠文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