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泾阳县城之内,官府已张榜公布,招募女兵之令昭然于世。
告示张贴于城门及各处要道。
然而,响应者稀少,于大唐之人眼中,女子从戎之事,仍不免心存犹疑。
非但家眷观念难以逾越,便是女子自身,亦鲜有志在此道者。
此事既关乎家声,又牵涉个人前程,故而即便告示昭彰,亦难见踊跃之态。
对此,他也颇感无奈。
然则心中仍存一念,欲借红楼,撰述花木兰之传奇,冀望以此渐变女子之观念,使之明了巾帼亦可不让须眉,英雄何分雌雄。
如此,或许可为后世女子开一新途,令其心向光明,勇于追梦。
当红楼中的伶人们得见花木兰之剧本,皆感惊异非常,尤以女伶人为甚。
彼等心生向往,仿佛于镜中窥见自身之另一番可能,心中悄然萌发了对自由与勇气的渴望,皆思量着若世间真有花木兰般女子,又何尝不可效仿之,以展己志。
未几,红楼便将花木兰之剧目搬上氍毹。此故事于民间久已流传,百姓耳熟能详,然于红楼雅室之中观览,仍觉新奇别致。
一时之间,曲声悠扬,舞袖翩跹,花木兰之英勇事迹,透过伶人们的妙手演绎,更添几分传奇色彩,令观者无不心驰神往,赞叹不已。
俄顷,那精彩绝伦之花木兰剧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泾阳县内迅速风靡。
其受民众追捧之热烈,令人瞠目结舌,所激起之热潮与关注,仅逊色于《三国演义》之盛况。
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人们纷纷谈论着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事迹,仿佛亲历其境,感同身受。
天色未全暗,天际尚留一抹绯红,几丝晚霞轻洒于泾阳县的长街之上。
此街乃县中最为繁华之地,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黄昏时分,落日余晖如丹,将街道染成一片橙红。
家家户户皆将饭食置于院中,一家老小围坐一处,共进晚餐,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街旁酒肆宾客满座,饮酒者畅谈高论,划拳行令之声不绝于耳;更有说书艺人抚琴开讲,引得众人驻足聆听,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与喝彩。
数名豆蔻年华的少女,簇拥于酒肆门前,言笑晏晏,议论纷纷。
“汝等可知,平阳公主亦是一位巾帼英雄耶!”一袭浅黄罗裙的少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急切地分享着她的新知。
“真有此事?我何曾闻之?”绿衣少女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疑惑地问道。
“确有此事,吾亦是从他人处听来。平阳公主非但英姿飒爽,更领兵破敌无数,为国建功立业,堪称女中豪杰。”黄裙少女语气中满是敬佩与自豪。
“哇,真是了不得!”绿衣少女不由自主地赞叹道。
“那么,我等又如何?是否也能成为平阳公主那样的女英雄呢?”蓝衣少女望向同伴,眼中充满了憧憬与期待。
“为何不能?只要勤学苦练,强身健体,他日定能成为平阳公主般的女中翘楚。”黄裙少女坚定地回答。
“对,我等定能成为女英雄!”其余少女齐声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