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轻颔首,眉宇间透露出赞许之意,随即抬手示意,魏征领命后缓步退回到群臣之列。
世家大族纷纷上书弹劾陆通招募女兵之举,此番并非仅因女子从戎之事,实则泾阳县女子今朝已能涉足往昔禁足之领域,诸多昔日不可为之事皆可为之,此等风尚竟渐行渐广,乃至波及京畿诸县。
若不及时遏止,恐日后男子将难望女子项背矣。
彼时男子之自尊可谓坚不可摧,男尊女卑之格局深植人心,不容轻言颠覆。
“罢了,此等闲言休再提起。若真有胆识,便去与泾阳伯辩个明白。”李世民言罢,目光一扫群臣,随即轻轻挥了挥手,示意朝议继续,转入他事。
一众世家官员闻言皆默然无声,心中暗忖:那陆通岂是易与之辈?哼,愿去者自去便是。众人面上虽无波澜,心中却各自打着算盘,权衡利弊。
数日后,各世家所办之报章上,纷纷刊载文章,笔锋犀利地指责泾阳伯陆通开此先河,允许女子从军之举。
不仅如此,文内更进一步论及泾阳县女子涉足百业之象,言辞间尽是对当地风俗的非议。
舆论如潮,皆谓泾阳县风化有失,人心不古。
待此等言论传至泾阳县,县中女子闻之无不心生忧惧。彼等既恐此事玷污泾阳伯之清誉,复虑自身将遭人言之矢,成为众矢之的。
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诸多女子闻风而动,相继辞去职事,隐于深闺,闭门不出,唯恐为流言所伤,名誉受损。
此举令泾阳县内诸多行当运转维艰,乃至县衙亦为此事焦头烂额,忧虑不已。
泾阳县丞急如星火,将此情此景详述于陆通。
陆通听罢,心中虽有雷霆之怒,却仍强抑愤懑,敛神凝思,竭力寻觅破解之法,以图平息风波,恢复县内安宁。
数日之后,陆通挥毫泼墨,撰文一篇,字字珠玑,句句凝练,遣使快马加鞭,将此呈递至《大唐报》。
《论女子能顶半边天》,其间列举阐述诸多女子之成就,诸如军事领域之妇好与平阳公主,文化领域之谢道韫及班昭,经济领域之巴寡妇清等等。
论述倘若女子拥有与男子等同之机遇,未必逊于男子。
且泾阳县县学之中亦有女子就读,成绩不比众多男子逊色。
古往今来,女子才情卓绝者为数不少,何必言女子不如男,不过是无甚本事之胡乱叫嚷罢了。
女子者,乃社稷之柔韧筋骨,家国之温润玉帛,其德行才情,足以辅佐乾坤,经纬天地。
故而,视之不可轻,待之不可薄,当以敬重之心,共绘世间繁华。
此文一出,刊布于世,士林间昔日之论调顿如春冰遇阳,消融无迹。
报刊之上,新声夺人,旧说失色。
(今日三更奉上,请诸位郎君食用,求关注,求书架,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