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宇和晓妍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数据收集工作中。
林宇在公司里,趁着午休和工作间隙,偷偷在公司内部的数据库中搜索着可能与程序世界有关的项目资料和代码片段。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同事和公司监控系统的注意,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每找到一份看似有用的资料,就迅速将其加密保存到自己的私人存储设备中。同时,他也在工作中更加谨慎地使用特殊权限,只针对那些不会引起他人怀疑的小问题进行干预,并且在干预后仔细记录下权限操作的细节和程序反馈的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晓妍则整日泡在图书馆里,在那浩如烟海的书架间穿梭。她从计算机科学类书籍开始查阅,逐本研究关于人工智能、编程算法、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着作,试图从现代科技的角度找到与程序世界运行逻辑相似的理论和案例。随后,她又涉足哲学领域,从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探讨,到现代哲学家对人类存在和认知的思考,她都一一精读,希望能从哲学思想中获取对程序世界本质的灵感。不仅如此,她还浏览了大量的历史书籍,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寻找那些无法用常规原因解释的事件和现象,猜测是否与程序世界的干预或者设定有关。
每到周末,他们就会在一个偏僻的地下咖啡馆碰面,这个咖啡馆位置隐蔽,人流量少,且店内的网络信号经过特殊加密处理,是他们交流信息的理想场所。他们会各自带着一周收集到的资料和发现,坐在咖啡馆的角落里,低声交流着。
“我在公司的一个老项目代码里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注释,这些注释看起来不像是普通程序员写的,更像是某种隐藏信息的暗示。”林宇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电脑给晓妍展示那些代码片段。
晓妍仔细看着屏幕上的代码,眉头紧皱:“这些注释确实很可疑,你看这里提到的‘核心路径’和‘数据流向引导’,感觉像是在指向程序世界中的一些关键架构或者运行流程。”
“嗯,我也这么觉得。”林宇点头道,“还有,我在使用权限干预一个小问题时,发现程序对我的操作有一个额外的验证机制,这个机制似乎与我之前在意识空间里守护者提到的规则不太一样,我怀疑程序在不同的场景和对象上有不同的运行规则体系。”
晓妍翻看着自己的笔记,说道:“我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历史上有一些时期的科技发展呈现出跳跃式的进步,比如文艺复兴时期和工业革命时期,这些时期的很多发明和创新似乎是突然出现的,没有太多前期的铺垫和积累,这会不会是程序世界为了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而进行的直接干预呢?”
他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不断地将收集到的零散信息和发现进行整合、分析,试图从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为进一步深入探索程序世界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