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叶青女带着两个村民径直走向屋檐下。
那里摆放着 2 个 “秧马”,也就是民间俗称的 “泥马”。
这秧马的外形通常像一只小船,底部较为平滑,是用较为轻便的木材制作而成的。
有一块供人骑坐的平板,平板前端微微上翘,后端有的会有一个小靠背,方便农夫在田间操作时稍作依靠。
随后便和两个村民上前拿着秧马,前往育秧室。
育秧室这边,众人也开始小心翼翼地转移秧苗。
他们先从李大牛那边借了一辆牛车。
大家先是在牛车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稻草,为的是让秧苗在运输过程中能更加舒适,不至于被颠簸坏了。
然后,村民们便开始动手搬运秧苗。
嘴里还不时地念叨着:“慢点儿,慢点儿,可别把秧苗弄坏了。”
不多时众人便朝田地里驰去。
这会儿,叶青女带着一牛车的秧苗,坐着牛车慢悠悠地朝着田地里走来。
老黄牛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着,它的尾巴不时地甩动着,驱赶着周围的苍蝇。
村长他们正在田地里做着插秧前的准备工作。
有的在整理田埂,他们拿着锄头,将田埂上的杂草除掉,然后用锄头将田埂夯实,让田埂更加坚固;有的在查看水田的水位是否合适。
突然,一个眼尖的村民抬起头,朝着远处一指,大声喊道。
“村长!你看快,叶老师那一牛车的是不是秧苗?”
他的声音里透着一丝兴奋,瞬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朝着牛车的方向望去。
有的甚至伸长了脖子,想要看得更清楚些。
村长站在田埂上,极目远眺着那缓缓驶来的牛车。
干脆一咬牙,村长把手中正握着的锄头 “哐当” 一声用力地往田埂上一放。
抬腿就朝着叶青女那边大步流星地走去。
叶青女不紧不慢地带着众人来到了划分给他们的试验田。
15 亩田和 100 亩地连成一片。
全都已经被整得平平整整的,并且还施过肥料。
还有附近听到动静的村民们,都纷纷闻声眺望着。
当看到那一牛车长势非常好的秧苗时,众人不禁都瞪大了眼睛,
“哎,你说那车上能是啥呀?”
“不知道哇,看样子像是秧苗。”
“秧苗?他们怎么拔出来了?不是应该都在地里面吗?”
“这你就不懂了吧,是叶老师他们用特殊方法培育的,不像咱们这般随意撒种。”
“你们说叶老师和村长他们真的能研究出好的水稻吗?”
“这我哪知道,我又不是他们肚里的蛔虫。”
“这有什么?你就猜猜嘛?”
“我猜个锤子猜,我又不是铁牛娘,见不得人家好。
行了行了,干活吧干活吧,要是他们真成了,我今年就问他们买种,明年我也能成。”
村长他们也过来了。
“我的娘勒,这真是秧苗吗?咋的长得这么好?”
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壮实的村民忍不住大声惊叹道。
说着,他们又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了自己做的传统方法 —— 湿润育秧 —— 条播所种出的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