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王厝的角度来看,赵国合二为一,显然于国家不利。且魏、齐、韩等国主动与自己联合,还送上了王位的大礼,正好借此机会,出手削弱周边势力,确保中山国祚长久稳固。
从相国司马憙的角度来看,前次孟轲力度参与“抗胡复燕”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占据了道德高地和政治主动。
且孟轲的许多儒家同门前来投奔,孟轲在中山国已然有尾大不掉之势,司马憙必须亲自领导一场胜利,来巩固自己在中山国“一人之下”的相权。
从孟轲的角度来看,“抗胡复燕”是正义性的,同样,打击孙膑这种“臣子作乱”也是正义性的。
这种能够占领道德高地的战争,孟轲是举双手赞成的。
中山国君臣达成了一致,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经过孟轲为代表的儒家长年忽悠,中山国大讲仁义,放松武备,甚至裁撤了半国之军。
整个国家也丧失了复国之初的尚武之气,特别是缺少有经验的领军打仗的将才。
最能打的将军狐哀,在打完“抗胡复燕”之后,滞留燕国迟迟不归。放眼中山国,有过军阵行伍经验,且在士兵中颇有威望的人,就只有一个人:吕进!
吕进长期受到权相司马憙的排斥,给了一个太傅的空衔,闲居久矣。
但吕进在中山人气不低,他那一套神神道道的医巫合体之术,在底层民众中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这些力量在中山复国过程中曾发挥过巨大作用。
中山王厝无奈之下,决定启用吕进,传令太傅进宫议事。
此时的吕进,早已收到了汉王的密令,告知其接下来会对西赵政权动手,请其密切关注中山局势,围绕整个战略目标,安心潜伏,相机而动。
又是潜伏?!吕进要气死了……
吕进是最早看出俱酒面有异象之人,他断定俱酒必然会有所作为,从而死心塌地要做一个“从龙之臣”。
然而造化弄人,俱酒召集贵为汉王,天下三分有其一,但吕进似乎没有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太大的作用,真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这令吕进始终耿耿于心,难以释怀。
中山王突然派人来请,令吕进敏感地预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但吕进深谙以退为进的道理,被冷落这么多年,若不是国家遇到大事,绝对不会有人想起自己。
于是吕进再加一床被子,高卧不起,称病不出。
中山王厝未继位之时,吕进曾担任他的老师,这也是吕进“太傅”一职的来历。在他面前,吕进还是有点老资格的,敢于摆摆谱。
中山王知道老师委屈,同时也想看看吕进尚能饭否,于是亲临太傅府,当面问疾。
吕进谱也摆够了,中山王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听闻中山王亲自来府,吕进翻身下榻,一脸病容,全身亵衣,面见中山王。
“老臣恶疾缠身,命不久矣,大王贵体,何必来此?”
“太傅啊,寡人忙于国政,对国家重臣失之关心,寡人之过也!”
吕进顺势滚下两行的委屈的浊泪,将无尽心事全付于一声哽咽之中:“臣……何德何能,安敢惊动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