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传古今记之三国末蚀> 第87章 诡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章 诡夜(2 / 2)

六大商步入城门,随着城门渐开,临邛城的景象就像画卷一般展开在面前,简直是一幅西蜀版的“清明上河图”。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出成都的第一重镇、蜀地通滇、藏的要津,临邛自古就有“酒里”、“茶乡”、“陶都”、“绸城”之美誉。

药生尘向胡南和司星辰介绍,就算放在现代临邛也是六大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据点:

在西汉时卓王孙冶铁铸钱富甲天下,“邛州贡布”入贡皇宫并经丝绸之路远销域外;

唐朝邛酒有“卓女烧春”、“文君茶”等皆为酒、茶之珍品;

还有兴于南北朝、盛于隋唐的邛窑所烧制的邛陶制品,其造型、釉彩均属为上等——临邛基本涵盖了六大商的所有业务。

所以六大商在这里多有贸易往来。

六大商走在去驿馆的路上,由一个本地人带路,胡南就和司星辰讨论起这里和锦里的房价哪一个性价比更高。

西汉时的卓家是临邛的大家族,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不仅开发了自己家的盐厂、铁厂,还组建了通商马队,东去成都、长安,西达康藏,南下滇缅,这些都为中国的第一条丝绸之路、后来的茶马古道增辉添彩,而且使卓家荣登当年全国富豪榜前十。

时值东汉末年,临邛早该是人人土豪,可胡南在街上行走的路人脸上看不出富甲一方、生活优越的喜悦,反而人人挂着一张苦瓜脸。

司星辰也察觉到了这显而易见的不寻常。

“怎么回事?”司星辰问。

胡南摇摇头表示不知道,等到了驿馆众人安定后才又说起这事,胡南顺便说了说在城门发生的事情。

“因为蜀地盐价上升极大,临邛尤甚。”诸葛亮斩钉截铁地说。

“嗯。”

司北溟补充道:“盐的种类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西蜀又不靠海,自然无法通过晒海水得盐的方法补充,在巴蜀地区盛行的是井盐。

前些日子六大商的支出大部分也是在采购商盐上,我们尚没有自己的官盐。”他后半部分的话是对诸葛亮说的。

“是。”

诸葛亮和司北溟跟唱双簧似的一唱一和:“食盐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煮,二是晒。

前者是把盐池、盐井中的咸水,经过高温煎煮而成盐,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生产方法。

后者是依靠太阳将咸水蒸晒成盐,并且这种晒制的盐不需要再经过煎煮了。

临邛火井已经因为战火荒废了十几年,所以出盐率大幅下降,百姓唯有通过买卖商盐得到日常所需。”

司星辰恍然大悟般一敲手心。

“哦!‘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所以本地的商绅只要抬高盐价,便可大肆压榨原本富裕的临邛百姓,以致现在人心颓废,家家户户都因为要买价格高昂的盐而不得不省吃俭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