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征服者在清朝> 第72章 马车一路行至郑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章 马车一路行至郑县(2 / 2)

稍作休息后,征大人决定微服出行,实地考察民情。他换上一身普通的布衣,只带了贴身随从。他们沿着街道漫步,目光不时扫向周围的街市。郑县的集市虽不算繁华,但货物种类齐全,从农具到布匹,从药材到陶器,应有尽有。每个摊位前都聚着几名挑选货物的百姓,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一家卖竹篓的小摊前,一位年迈的老人正和摊主争论价格。征大人走近,听到老人抱怨今年田地里的收成不如往年,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摊主却一脸无奈地解释道:“大爷,这竹篓也是手工编的,费工费时,我已经尽量压价了。”征大人看着老人拮据的模样,心中一阵酸楚。他悄悄让随从掏出几枚铜钱,交给摊主,随后转身离开,不让老人发现。他心中明白,这只是杯水车薪,但却是他力所能及的小事。

继续向前走去,征大人看到河边的一片稻田里,有农夫正背着沉重的水桶挑水灌溉。炎热的阳光下,汗水顺着他们的面颊滑落,身上粗布衣衫已经被汗水浸湿。征大人停下脚步,目光久久停留在这幅画面上。他深深地明白,正是这些默默耕耘的百姓,用他们的双手养育了整个国家。然而,他们的辛劳,却常常未被朝堂所重视。心中一阵沉重的他暗下决心,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录,回京后禀报圣上,并争取更多政策的支持,帮助这些最朴实的百姓。

入夜,郑县的街头亮起了昏黄的灯火,晚风中夹杂着饭菜的香气。征大人走进一家简陋的小酒馆,点了一壶老酒和几碟小菜,与随从边吃边聊。他观察到,周围的食客多为乡民,有说有笑,气氛热烈。一名年轻的读书人坐在不远处,低头抄写着什么。征大人略感兴趣,向那名年轻人招了招手,问道:“公子夜里执笔,所为何事?”年轻人连忙起身行礼,答道:“回禀大人,小生明日将赴县试,正在整理文章。”征大人微微一笑,问他准备的文章主题是什么。那读书人答:“探讨民生疾苦,陈述利弊得失。”征大人点头称赞,随即掏出随身的银两交给店家,为那年轻人结了酒钱,鼓励道:“学成之后,莫忘初衷,为百姓谋福。”年轻人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翌日清晨,征大人的马车再次启程,离开了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郑县的百姓闻讯赶来为他送行,虽然没有华丽的场面,但那一双双目送的眼神,充满了感激与敬意。他坐在车内,掀开帘子向外挥手,心中默默思索:“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如此民风,当是大清之福。”一路上,郑县的风物与民情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成为他旅途中难以忘怀的一段记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