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征大人的豪华马车穿行过起伏的黄土山峦,缓缓进入陕州地界。这里位于黄河中游,地处豫西,属于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在清朝时期,陕州是河南府的一个重要州城,南邻洛阳,北接山西,西连关中,是连接中原与西北的重要交通要冲。陕州不仅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同时也是一个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丰富的地方。
黄河自北方奔腾而下,在陕州这一带转折向东,形成了宽广而壮丽的河谷。此地山河相间,水陆交汇,独特的地形造就了其特殊的地理地位。陕州的西北方向是着名的函谷关,作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它守护着中原通向关中的门户。而东南方向则延伸出广阔的中原平原,这片富饶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由此可见,陕州不仅是一个军事要地,更是农业与商贸的繁荣之地。
马车沿着黄河河谷的官道缓缓前行,两侧的黄土山岭显得格外雄伟。清朝时期,这条官道是通往西北的重要驿路,官员、商旅、兵丁都在这里频繁往来。征大人站在马车内,掀开窗帘向外远眺,只见黄河水奔流不息,夹杂着泥沙的河水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河边,时而可见小型渡口,几只渡船正忙着载人过河,桨声划破了早晨的宁静。
进入陕州城前,马车还经过了沿黄河而建的众多村庄,这些村庄依山傍水,民居大多是以黄土夯筑的窑洞,既保暖又坚固。征大人注意到,村民们大多以农业为生,耕种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和高粱,而黄河岸边则开垦了大片水浇地,种植着稻谷和蔬菜。黄河的水源使得这些田地格外肥沃,村民的生活也显得较为富足。
陕州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水资源,黄河成为这片土地最重要的生命线。与此同时,周围的山地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特别是煤炭和铁矿,为清朝时期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持。陕州城内的铸铁作坊和打铁铺十分常见,这些手工业为城镇经济增添了活力。征大人行至一处矿山附近,远远望见几十名矿工正顶着烈日,用铁锹和锤子开采石料。他问随行官员:“这些矿石是供给何处使用?”官员答道:“回大人,陕州的矿石大多运往京城,也有部分用来制造当地的农具和器械。”
继续前行,马车驶入陕州城外的一片开阔地。这里的土地被黄河冲积出宽广的平原,视野极为辽阔。此地的居民不仅靠农业和矿业为生,还借助黄河发展起繁荣的航运业。征大人特意下车巡视,只见不远处有一处繁忙的码头,黄河两岸停靠着许多船只,工人们正忙碌地装卸货物。这些船只大多是中小型帆船,载运的物资五花八门,有从西北运来的羊毛、盐巴,也有从中原运来的布匹和陶器。征大人感叹道:“此地乃是黄河航运的咽喉,若无陕州,关中与中原的商贸恐怕难以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