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想在樟木大队搞工业时,刘正茂从实际出发权衡过,赚钱的行业有很多,在卖方市场的环境中商品短缺,凡是能生产出来的商品,不愁卖不出去。
从原材料角度考虑,选取本地能得到的原料,在以后经营过程中会少很多掣肘,最后确定酿酒、面条、豆制品这三种本地有原材料、技术要求不高、利润高的项目。
至于汽水,纯属个人爱好,他心底一直留着年少时在父亲厂里喝汽水的美好回忆,所以在樟木搞汽水就为重温儿时的记忆。
白和真是省城酒厂创始人之一,熟悉建厂全部流程,他略微想一下,就在纸上列出选料、制曲、发酵、蒸馏、陈酿、勾调、灌装等步骤。
看到樟木大队场面后,白和真在赚钱的想法外,又多了一点新想法。他家有几个孙子,不可避免的有下放压力,儿子儿媳认为他是退休干部,有能力让孙子不下农村。
可他只是技术类退休干部,在职时跟市内其他部门的接触有限,实在没有过硬关系为孙子讲话,儿子儿媳以为白和真不出力,造成家庭关系紧张。
樟木要办很多厂,白和真想找刘正茂帮忙,让孙子下放到这里,然后进厂做事,那名义上是知青,最后干的工作还跟工人一样。
对酿酒流程,白和真烂记于心,配套每个流程的生产设备,为做到最好最省,他决定回省城酒厂一趟,用实物对照流程,详细过一遍再列采购清单为好,白说:“小刘,为了准确列出清单,我和老金最好是回单位再看一遍,可能会更好点。”
“可以,明天你们就办这事,不用来大队这边。”刘正茂回答。
几个项目里,只有酿酒工艺复杂一些,由白和真这位业内大神主持,这一块能放心了。
剩下面条厂的流程和设备,卢菲艳讲要回面条厂和叶淑红商量后,照搬市面条厂的流程,未来樟木大队面条车间,就是缩小版的市面条厂。
刘圭仁一辈子做豆制品,自己开过二十多年作坊,1958年公私合营后,又在国营工厂做了十几年小领导。豆制品行业所有事务他都门清,加上刘正茂提前就交代过,所以他来之前就列出了清单,看过场地后,心里能做到基本有数。
看到刘正茂跟其他项目聊完后,刘建勋主动说:“刘领导,做汽水是很简单的事,我早就列好了单子,你买齐单子的器具和原料,通知我们过来就可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