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赵构看到她的字时,却毫不留情地放声大笑起来,直言不讳地评价道:“汝之字迹,依旧丑陋至极啊!”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语气严肃地问道:“莫非你期望你所倡导的女子科考最终会被后世的皇帝弃如敝履,束之高阁不成?亦或是你苦心制定的所有制度皆被他们彻底推翻?还有,你可有想过自己百年之后的种种事宜呢?”
身后之事对于她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等到她离世之时,又怎能知晓世间众人会如何评判她这一生呢?
唉!毕竟那都是身死之后所遗留下来的声名罢了,即便想要插手也是鞭长莫及啊。正如则天皇帝曾经所言:“是非功过,皆交由后人去评说吧!”
然而,他说得没错!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她终于下定决心采取行动。
就在隔天,她悄然地召集了几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前来觐见。
当这些大臣们踏入宫殿,看到端坐在龙椅之上的先皇时,一个个都故作惊诧之态,仿佛见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景象一般。
妤兰则稳坐高位,面不改色地将所有棘手的问题逐一抛向这些大臣。
她心中清楚,凭借着这些大臣们的能力和手段,自然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一系列事情,并替她编造出一个完美无缺的说辞来掩盖一切真相。
反正那个孩子并非她亲生骨肉,与她并无血缘关系。只要最终的结果能够有益于国家社稷,那么究竟由谁来继承大统、执掌天下大权又有何妨呢?
大臣们虽心中讶异,但还是恭敬应承。妤兰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微微叹了口气。
在民间考察的皇子皇孙们状况百出。有的刚遇到一点困难就想退缩,有的妄图用钱财收买人心以达到目的。
而那名叫赵莲的女童,却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善良。
她深入贫困人家,亲自下厨煮粥救济灾民;遇上恶霸欺压良民,她巧言周旋,找来官兵惩治恶人。她还积极组织村民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
妤兰派出去的亲信将这些一一汇报回来,妤兰听后,心中已有决断。虽然其中不乏有做戏的成分,可一个以后要做皇帝的人又怎能没有城府呢?
考核期满,众皇子皇孙灰溜溜地回宫复命,大多一事无成。而赵莲则带着民众赠予的评价书信归来。妤兰不顾众人反对,毅然立赵莲为太子。
大臣们虽惊愕,但看到赵莲的表现也无话可说。赵莲登基后,推行诸多仁政,国家在她的治理下日益繁荣昌盛,妤兰的担忧也随之消散,安然度过余生。
唉,其实不过就是她赵妤兰老了,总要有人下去,总要有人上来,不是吗?
终究是要死了啊,要不怎么这么多感慨呢?
不过,先皇既然敢出现,那他想必命不久矣。一定会死在她的前面。
话说回来,这具身体在金吃了不少苦,已大不如前。人老了,总会絮絮叨叨,词不达意。
终有一日,她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