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前线的战斗已经进入了第13天,第五师团的锐气已经彻底打光,师团长板垣征四郎也对战事的胜利不再抱希望,但是由于他在战前许下的军令,所以也不敢接受退兵的后果,只能是一天天的耗着。
且由于后方受到教导旅和八路军的袭扰,运输线基本被掐断,后方补给越来越难以送达前线,现在已经没有多少炮弹可以使用,所以进攻越来越疲软。
现在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已经通知他,第二师团要来增援他,此时已经抵达了大同,让板垣征四郎又升起了一点希望。虽然到时候获胜后要分功给第二师团,对于一向骄傲的他来说心里并不舒服,但是也总比战败要好的多。
而中国军队到了此时都已经习惯了日军的进攻节奏,前线将士在战争中熟悉对手,度过了开始的慌乱期,前线的几十万人的心态彻底稳了下来。且越往后日军的进攻强度越低,火炮轰炸的强度也在降低,最近对面的日军每天都打不了几炮。
而阎锡山这时则是将太原兵工厂生产的8门150毫米口径重型榴弹炮都拉到了忻口前线,这8门150毫米榴弹炮是太原兵工厂截止到目前为止生产的全部150毫米口径火炮,炮管钢都是进口的德国特种钢,山西自己生产出的特种钢虽然质量比之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和德国产的质量还是有差距,不能用来生产大口径的火炮。
德国对出口这种生产重炮用的特种钢的数量有限制,晋绥军想尽办法只进口了一百多吨,在南京的炮十团进口了德国的shf18式150毫米榴弹炮后,太原兵工厂就仿照shf18式榴弹炮生产了自己的150毫米炮,炮弹也是太原兵工厂自行生产,这8门炮日常都是在太原,是阎锡山口袋里的宝贝。
与这8炮一起来的还有阎锡山的另一个心肝宝贝,即他平时直管的战车营。
通过李志坚从后方不断发回来的敌情通报,二战区司令部和忻口前线的指挥员们都已经确定,此时在忻口前线的日军第五师团及配属部队已经到了力穷之时,强弩之末势不可穿缟素,并且日军第二师团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同,对于李志坚提出的趁第二师团还没有抵达忻口前线的时机,对忻口日军进行反攻的意见,经过详细的研判,最终决定采纳,立即对忻口前线之敌进行反攻。
于是阎锡山和卫立煌命令,在10月30日早晨,从忻口阵地中线率先开展大反攻,南面主力作为预备队的35军和战车营,北线主力是教导旅和从吕梁迂回过去的骑兵一师,待这些部队取得突破后,其余部队全部组织力量参与反攻。
在收到命令后,李志坚将在日军后方缴获的一百多辆卡车全部加装钢板,改装成为装甲车,在上面布置了MG34机枪。
在10月30日上午八点时,晋绥军集中了8门150榴弹炮,以及独立第一炮兵旅和所有军属炮兵团的火炮,对前线日军进行轰炸,轰炸半个小时后,南线的战车营和35军,北线的教导旅、骑兵一师开始同时向第五师团全面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