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三师开始夜袭后,日军的飞机在白天就不断在周围的各地巡航,来寻找新三师的踪迹,对于这个连续两天晚上给他们极大麻烦的部队,已经引起了这次会战的日军总指挥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的关注,命令飞行队要尽最大可能找到新三师的藏身之地。
寺内寿一经过这段时间的战斗,已经最先清醒了过来,他开始认识到日本想要完全占领中国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当初所有日军狂热的认为“三个月灭亡中国”,虽然从开战到现在早已超过三个月,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征服中国还是可以办到的,对此表示乐观。
但是寺内寿一等日军高层开始慢慢发现,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军人,还是有很大一批人有着昂扬的斗争精神,这不光是在忻口的战斗,还有“八一三”淞沪会战、南京会战,这些战役里面,数万,乃至数十万中国军人前仆后继,表现出了不次于日军的牺牲精神和斗争韧劲。
这还只是打到了中国的很小的一部分区域,再往下打下去,还会遇到多少顽强抵抗的中国军人,寺内寿一都不敢想下去。
忻口前线战斗打到第四天时,寺内寿一已经潜意识的感觉这一战可能无法取胜,但是身处的位置让他必须斗志昂扬,到了第五天时,反馈回来的情况要好一点,在对忻口东线和西线的战斗中,都予敌人以重大杀伤,他的心里又泛起了一些希望,虽然没有突破,但是能给与重大杀伤,那么这样下去的结果可能也就不一般,他知道东线的第四集团军是中国的西北陕军,是地方杂牌部队,而西线的第14集团军,是中国的中央军,但是这个集团军的主力14军已经调离。
听到前线的反馈,寺内寿一觉得可能的突破点就在这两个地方,一旦东西两线都被攻破,那么中央南怀化阵地也再无法坚守。不过令寺内寿一失望的是,虽然杀伤中国军人不少,但是晋绥军的35军紧急援助到了西线,34军70师则对东线进行增援,阵地还是稳稳的在他们手中,帝国的武士始终无法突破阵地。
寺内寿一非常不理解,什么时候晋绥军的实力这么强了,他能感觉得到,在山西抵抗帝国武士的主力绝对是晋绥军,不说他们远强于其他中国军队的炮兵,就是单兵作战能力,晋绥军也是属于前列的。阎锡山这个帝国的留学生,原本以为他是个亲日派,没想到确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抵抗派。
寺内寿一虽学的比较杂,但是却有日本人的典型思维,一种面对中国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如果日本不来进攻山西,不去试图全面夺取山西的话,阎锡山可能是个亲日的人,日本都要夺了人家的基业,此时不论怎么都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如何还能成为朋友?泥人尚有几分脾气,不说手握重权的阎锡山。对于比较喜欢算计的阎锡山,除非到了绝境可能委曲求全,否则绝对不可能轻易将基业拱手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