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善后工作初步安定下来后,阎锡山就在忻口防线上召开了总结会和庆功会。
卫立煌等中央军长官纷纷向阎锡山祝贺。
虽然这次会战胜利他们也都很高兴,但是内心中多少还是有一些吃味,在这一战中,中央军十四集团军反而成了配角,相对于晋绥军,不光表现出来的单兵战斗力有所不及,火力更是差的极多。
晋绥军的火炮之多在上一次会战时就有体会,这次给他们的震撼更大,尤其是在反攻的那天,炮弹像下雨一样打向日军,现场的场面给他们留下极大的印象,这个弹药量换成中央军根本不可能。他们知道这就是工业化的优势,现代战争就是钢铁的碰撞,钢铁不足,则脊背难直。
这些中央军将领不知道的是,在这次会战后统计,日军作为进攻的一方,炮弹的消耗量竟然不足晋绥军消耗量的三分之一。
其他的地方军对于晋绥军则只有羡慕的份,经过他们在山西几个月的驻防,参与了两次太原会战,他们发现在山西不光是晋绥军富,子弹炮弹多的打不完,普通的老百姓也相对富足。
在街上随处可见的自行车,虽然已经是战争时期,普通居民买肉吃的频率并不算低,这种景象在战前他们的老家都根本难以看见。在整个民国,普通百姓时不时可以买肉吃,这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简直是个奇迹。
对于他们而言,最关心的还是缴获的分配。
此战之中,由于未能将日军打成击溃战,所以缴获并不算多,最大的缴获是日军的火炮,除了缴获了近30门150毫米口径的重炮和8门105毫米加农炮外,还有不少的75毫米口径的山炮、野炮和步兵炮。
对于这次缴获的几十门重炮,阎锡山也是和李志坚一样的激动,这些炮可是想买都买不来的,整个国民政府只是和德国购买了44门重炮,加上第一次太原会战的缴获,现在他的晋绥军光交缴获的可以使用的日式150毫米重炮就有35门,还有8门射程达到了18公里的105毫米的加农炮,
重炮的威力在这一战中得到充分的表现,15门重炮在此战之中的作用居功至伟,面对这些重炮,参加庆功会的所有中央军和他省客军军官都是眼馋的厉害,不过这些重炮,本身都是由晋绥军所缴获,并且他们也弄不来炮弹,所以也都没有没有打重炮的心思。
不过对于那些日式的75毫米炮,在日军撤退时毁坏了一部分,但是还有一部分可以使用。对于这些75毫米口径的火炮,晋绥军其实并不是多稀罕,太原兵工厂已经对日式九四式山炮进行仿制,现在已经出来了样炮,之后就可以大规模生产。
所以在分配缴获时,所有可以使用的75毫米炮都给十四集团军和其他客军分了,诸部也是欢喜不已,经过两次太原会战,在山西作战的诸部都补充进了为数不少的日式火炮,每个军的火炮存量,除了晋绥军外,在全国都是靠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