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坚虽然也有点羡慕傅作义,但是毕竟傅作义是靠着自己几十年真刀真枪干出来的,自己才干了多少年,相对来说,李志坚也算晋绥军青年一代的佼佼者了,发展速度连大多数的教官都没法比。
并且这次傅作义的发展,多少也有点运气的成分,时运一来,利运亨通,所以就必须把握住形势,打仗尤其是如此。
李志坚发现最近的局势已经发生,他的战术也必须发生一些变化。
现在日苏在诺门罕的战斗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这决定了两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国策走向。越来越多的国际记者涌入战场周围,各种消息不断的在报纸上报道出来。
现在这场战斗的结果越来越明朗,日军完全被压在下风,虽然不断增兵,但是颓势却一直无法扭转。
李志坚知道这一战用不了多久就将结束,日军陆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明显无法和苏联红军相比。
这不是说日军士兵的素质不如苏联红军,而是日本陆军的整体实力差距明显。
日本陆军和苏联陆军完全不在一个层次,苏联红军的机械化水平明显高的多,以集团军为单位的集成化机械部队,坦克和火炮的比例比日军高的多,只要苏军将领不犯错,日本陆军根本不可能获胜。日军想以士兵的武士道无畏牺牲精神,来弥补火力上的不足,但是这只能是日本人自己的臆想,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根本没用。
所以明眼人都已经看出,这一战日军败局已定,苏联红军再不是1905年的沙俄部队,日军陆军各方面全部落于下风。如果想扭转,日本要更改的是整个陆军制度!
而这在战争时期,几乎不可能,日军也没有那个国力来发展苏联式的大陆军,日本的战略还是优先发展海军。
所以这一战后,日军肯定会放弃继续北上苏联,而苏联也不会和日本多纠缠,他的主力,必须要来防御越来越咄咄逼人的德国。
那么之后日军的重心,还是就在中国。
李志坚决定,要在日苏这场大战结束前,也要将面前独立混成第三旅团解决掉,即使日军不出动,他也要想办法出手。
所以他在越来越肆无忌惮的激怒日军,不光继续大规模的将河北百姓移民到山西,现在还将活动的范围已扩到京汉铁路,对来往的日军物资运输火车进行袭击。
李志坚就是和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在拼耐性,看谁先绷不住来先动手。现在日军处于被动,他要最大化的利用自己主动的优势,逼日军先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