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的历史中,施里芬确实在1906年,也就是明年,从参谋总长的位置上退下来。
但他一直以为他是因为年龄原因才选择退休的,所以本想劝他再坚持一两年也好。
毕竟,施里芬在退休后还会活到1913年,差不多能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汉斯以为可以稍微延缓他的退休计划,但谁能想到,他竟会在上班途中被马踢了呢?
‘谁能预料到施里芬会因被马踢伤而提前退场啊!’
汉斯的理念一直是“得人心者得天下”,但此刻他却无论如何也开不了口,要求身体如此虚弱的施里芬继续留在军中。
“那么,您打算让谁继任参谋总长呢?”
最终,他放弃了阻止施里芬退休的念头,满脸凝重地问道。
尽管答案早已在心中。
“我并没有特意指定继任者,不过有几个候选人。比如我关系不错的汉斯·冯·贝瑟勒,或者总理的哥哥卡尔·冯·比洛,还有冯·德·戈尔茨。”
“您说的冯·德·戈尔茨,是那位曾在奥斯曼帝国担任军事顾问的科尔玛·冯·德·戈尔茨将军吗?”
“没错。其实我个人觉得,他是最适合接替我的人选,不过皇帝似乎并不喜欢他。”
不仅是威廉二世,汉斯也对他不太感冒。
科尔玛·冯·德·戈尔茨(Wilhelm Leopold Colmar Freiherr von der Goltz)不仅是一个军国主义者,还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狂热拥护者,对法西斯主义和纳粹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强国吞并弱国是天经地义的事,还视屠杀为“世上最美的艺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他在比利时占领区主导的大屠杀,正是这种扭曲思想的写照。
“希特勒都曾在东欧大屠杀时盛赞过这个人,可想而知他是什么样的存在。”
不过,好在威廉二世对他并不感冒,所以他并未能继任参谋总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不在施里芬提到的候选名单中的人。
“那么,皇帝陛下更倾向于让谁担任下一任参谋总长呢?”
“是毛奇。”
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Helmuth Johannes Ludwig von Moltke)。
这是大名鼎鼎的毛奇大将的侄子。为了区分两人,人们常将叔叔称为“大毛奇”,而侄子称为“小毛奇”。
“毛奇的履历的确不足以服众,但皇帝对他颇为宠爱。如果没有意外,他就是下一任参谋总长了。”
施里芬的话没错。
在历史中,毛奇确实凭借皇帝的宠信接替了施里芬成为参谋总长。然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战,他就搞砸了施里芬计划,被解除了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