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起把顾珊的床铺好,约好一起去医院的图书室看医书。
这图书室在医院二楼,也就两个病房那么大。才走到一楼大厅护士站那里,就听到后面声音急喊“医生,医生,救命,救救我媳妇,救救我媳妇。”
那声音像是让大家听到,可那种急切是崩溃的急切,大有一种如果医生都不在,这人信念就崩塌了。
宁舒怡三人让开道,一看是男人抱着一个孕妇,还流着血,孕妇脸色苍白,气息开始虚弱。
“王姐,你去喊医生,我们帮你盯着。”
“小宁,谢谢你们仨哈,我去喊医生。”
“小雪,你去推车子过来。珊珊姐来搭把手。”
宁舒怡顾不了那么多拿出银针,这要是有人举报,是要出事情的。
一边给银针消毒,一边问:“大哥,我们仨也是医生,但不是这个医院的,现在你媳妇如果不止血,那是会出大问题的。我可以用银针帮她止血,也可以用药丸,你觉得哪个你比较能接受。”
“那银针吧。”孕妇男人还是觉得药不能乱吃。
宁舒怡没再说什么,一边快速出手下针,一边给孕妇说话打气。
“大姐,想想肚子里的孩子,想想你男人,听到他撕心裂肺的求救声吗?你勇敢一点,孩子们才能更勇……”
谢院长和两位年过半百的女医生听到中午值班的护士脸发白,手抖,嘴皮打哆嗦的说有孕妇都是血,需要抢救。
谢院长三人加上小护士,急匆匆跑到一楼,发现宁舒怡一边扎银针一边给孕妇说话。。谢院长心里颤了颤,他多想说你们救人也要考虑到……
后面的话被他自己掐断了,这实在不是一个医生能说出来的话。
“小宁,孕妇怎么样?”
“院长,现在血止住了,孕妇的精气神也回来不少。”
“那行,手术室还需要点时间,你站旁边,让两位老师看看。顾珊说你刚才了解孕妇的情况。”
顾珊珊上前一步,开始说自己了解的情况。“院长好,两位老师好,孕妇怀孕九个月,是双胞胎,今天是被自己嫂子给推着撞灶台上。男方妈不同意剖腹。”(剖腹产在中国实行的具体时间可以追溯到1892年,1892广州博济医院报道了中国近代第一例剖腹产手术,这是中国现有记录中最早的西方剖腹产手术。)
“院长手术是准备好,药(麻醉药)也准备到位。”
“推进手术室,”
院长在进手术室之前,告诉宁舒怡三个人,这两位老帅,一个是接生三十多年的郝医生,一个是剖腹产二十六年的刘医生。你们得好好学。
在手术室里,惊险连连,孩子脐带绕颈,产妇没有力气自然生产,王护士拿了剖腹手术单让产妇老公签字。
这男的也有魄力,不管自己妈怎么闹,拿着笔就签名,盖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