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温言并没有下令继续强攻狭道口,而是选择了与远处的崔古遥遥相望。两人目光交汇,仿佛在无声地交流着什么。片刻之后,苏温言果断转身,率领自己的部队缓缓撤回了伯山大营。
崔古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但他并未急于撤退,而是决定就地安营扎寨,以观察局势的发展。毕竟,战争充满变数,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的走向。不过,为了确保安全,他还是将主力部队撤回了兰山,只留下一小部分兵力驻守原地。
两方第一次交手,苏温言略胜一筹,若不是崔古当机立断在狭道口稳住军心,那乾军也许就能大胜,但战场之上没有也许。双方在伯山和兰山又待了数日,崔古见乾军没有进攻的意图,便撤军回了兰山。而后又从兰山逐步撤军,撤回宁吉驻守。而后在崔古撤军之后,苏温言也带着部队撤回了骅州,与城中的赵国公泰禾相见。
苏温言率领着一众亲卫踏入了骅州地界,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县衙门前。当他迈入县衙大堂时,一眼就看到了正端坐在那里的赵国公。其实,这并非他们二人首次碰面,早在京城的早朝上,他们就曾有过一面之缘。然而,此时此刻再次相见,苏温言竟险些没能认出这位曾经熟悉的赵国公来。
遥想当初在京城的时候,赵国公可谓意气风发、容光焕发。那时的他,满头乌发如墨染般漆黑亮丽,保养得宜,宛如壮年之人。尽管身为武将,肤色略显黝黑,但那健康的光泽反倒让他看起来更具威严与魅力。再加上其衣着华丽,装扮精致,活脱脱就是个富贵逼人的富家翁模样。
可如今呢?眼前的赵国公简直判若两人!他那头乌黑浓密的头发已然变得两鬓斑白,仅在头顶处残留些许黑发,仿佛岁月无情地在他头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不仅如此,他原本细腻光滑的肌肤也变得粗糙不堪,犹如历经风霜洗礼一般,整个人都显得无比憔悴和苍老。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庞上写满了沧桑之感,但令人奇怪的是,即便如此,他的眼角却始终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喜悦之意。
眼看着苏温言缓缓走进堂内,赵国公立刻站起身来,开怀大笑道:“世子此番大获全胜,实乃可喜可贺啊!老夫在此代表骅州百姓,向世子您表示衷心的感激之情,多亏了您出手相助,才解了我骅州之困局呐!”话音刚落,赵国公更是双手抱拳,朝着苏温言行起礼来,态度极为恭敬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