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的清晨,阳光透过摩天大楼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街道上,行人匆匆,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在57号大街和第五大道的交汇处,一座11层的建筑巍峨矗立,这里是邦维·泰勒公司的所在地,也是故事开始的地方。
李维斯是一位年轻的房地产商人,他怀揣着梦想和野心,渴望在曼哈顿这片热土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自1971年搬入曼哈顿以来,他走街串巷,考察地段,终于看中了邦维·泰勒公司所在的大楼。这座大楼地理位置优越,面积广阔,李维斯相信,在这里建一座大厦,前景一定不可限量。
然而,邦维·泰勒公司属于格涅斯科公司,而格涅斯科公司的掌权人是富兰克林·贾曼。富兰克林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商人,他继承了父亲瓦特·马克西·贾曼的基业,并将其发扬光大。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富兰克林与父亲之间爆发了激烈的矛盾,最终富兰克林成功地将父亲踢出局,自己掌握了公司的实权。
李维斯深知这笔生意不好做,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他预约了与富兰克林的会面,希望能够说服对方出售大楼。会面那天,李维斯穿着整洁的西装,带着精心准备的方案走进了富兰克林的办公室。
“贾曼先生,您好!我是李维斯,很高兴能够见到您。”李维斯微笑着伸出手,试图与富兰克林建立友好的关系。
富兰克林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礼貌地握了握手,然后示意他坐下。“听说你想购买我们的大楼?”富兰克林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屑。
“是的,贾曼先生。我认为这座大楼的地理位置和面积都非常适合建造一座新的大厦。我愿意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李维斯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诚恳而自信。
然而,富兰克林却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嘲讽的笑容。“你认为我们会把这块风水宝地卖出去?真是天方夜谭。”
李维斯的心沉了一下,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向富兰克林阐述自己的方案,试图打动对方。然而,无论他怎么说,富兰克林都不为所动。最后,两人握手告别,李维斯带着失望的心情离开了办公室。
虽然初次会面并不顺利,但李维斯并没有放弃。他开始给富兰克林写信,表达自己的诚意和决心。第一封信是感谢富兰克林愿意见面,第二封信是请求他重新考虑自己的申请,第三封信是咨询能否再次拜访……然而,这些信都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音。
尽管如此,李维斯并没有气馁。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打动对方。于是,他继续写信,一封接一封,从未间断。这些信件不仅表达了他的诚意和决心,还展示了他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在这三年里,格涅斯科公司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财务危机。银行为了拯救公司,坚持让公司换一位行政总裁。新总裁名叫约翰·哈尼根,他是一位周转企业的能人,刚刚挽救了江河日下的宾士域保龄球集团。哈尼根上任后,开始着手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他不断地卖出公司资产,以便甩掉负债,偿还银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