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泄一通后!
灵然甩了一下手上的血迹离开了奉天殿,前往御书房开始熟悉朝中各项策论。
而陈公公也是陪伴在他左右为其引路。
灵然步入御书房,烛光摇曳,映照着堆叠如山的奏折,这些都是象征王朝的脉络。
他怀揣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开始逐一翻阅,但看了十几本后,却突然眉头紧锁。
陈公公安静的站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陈公公,这折子所言水利之事,你可有所耳闻?”
灵然故作随意地问,目光未离奏折。
陈公公低垂眼睑,恭敬答道:
“回太子殿下,奴才身为宦官,朝政之事不敢妄议,只能说这些都由殿下决断!”
言罢,轻轻后退一步,双手交叠于前,姿态恭敬而疏离,御书房内一时静得只闻烛火噼啪。
“你倒是懂分寸!”
灵然脸色闪过一丝不悦,这老太监真不知趣。
这折子里提到的水利工程父皇一向重视,当初就划拨了一千三百万两修建,后面因藩王之乱停工,前年又追加五百万两复工。
怎么现在又上奏折说被雨水冲垮了一部分,需要追加一百万两?
这事关父皇钱袋子的事,灵然不可怠慢,但一旁的陈公公又只字不提圣意,这让太子一时不知如何处理。
毕竟明天他就要上朝监国了,万一大臣在朝堂上提出,自己回答不了,这头一次监国可就失态了,如此必被满朝文武看轻。
如果岳父林尚书还在,他还可以请教,但他却被父皇赐死了,这让太子感觉到无人可请教的窘迫。
思虑许久,灵然一咬牙,觉得自己这次巡视还算有一些油水,所以他打算拿出自己的小金库的部分钱填补进去。
这样能让工程顺利完成成为自己的监国政绩,又能让父皇感受到他忧国忧民之心。
毕竟刚监国就花父皇的钱总会有一些不妥,随即大手一挥直接盖太子印章同意。
随后太子继续批阅奏折,而陈公公也在一旁为其递奏折,每一个奏折他都会解释几句,但丝毫不带一点立场,话不透风。
而太子一直忙到入夜,花费七个时辰才将那近百份奏折批阅完成,而平常皇帝灵启只需一个时辰处理,但太子却需要每一个周折仔细斟酌理解。
因为其中涉及到了一些大臣间的相互弹劾,其中兵部和户部两个部门互相弹劾最多。
兵部弹劾户部给钱少,认为肯定是他们某些人贪了,户部哪个大臣娶小妾必被兵部大臣上奏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