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第193章 线列步兵战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3章 线列步兵战术(1 / 2)

“不止是大唐,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

李丽质点了点头:“主要是甲胄在平时的生活上没用,不过这和华夏没有密集的线列步兵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这就是成本和需求问题。”

张彦拿出小天幕调出了欧洲史:“和华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同,欧洲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的情况。”

“这个你说过,欧洲碎成一地。”

“清朝的火器普及率也不用我说了吧。”

李丽质点头:“不用,清朝火器普及率挺高的。”

“清朝也有标准的火枪战术,九进十连环。”

“八旗官兵枪炮按旗排为三队,第一队以汉军火器营鸟枪步军居中,炮位排列左右,满洲军火器营鸟枪骑兵列于炮位两头,第二队以前锋兵居中,八旗护军续列两头,第三队排列八旗护军,两翼则设立应援兵。”

张彦在耐心解释清朝的九进十连环。

“大阵先整体前进,每前进十七米便枪炮齐射一轮,如此重复九次,第十次时火炮连续发射,鸟枪兵进行原地轮射,保持火力不间断。在第七次齐射时,火器营的火炮会停止射击,转为马匹驮载随行。”

“第十次的连环射击在鸣金三声之后停止,紧接着阵线会分出缺口。步兵从缺口出阵,近战肉搏。”

“之后火枪兵再次进行射击,第一排打完后第二排再打,以此类推,就这样把敌人打垮,骑兵出击进行收割。”

“这和线列步兵没什么区别呀?为什么网络上说没有?”李丽质不理解了。

“人家说的是密集的线列步兵战术,清朝的步兵战术实际上和明朝三段击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是当时的主流火器使用方法。”

“并不存在某个独有的火器战术,其他地方也差不多,无非就是把清朝刀盾兵换成了西方的方阵长矛兵。”

“不过九进十连环也有可能是表演阵法,说不清楚,不过这也说明了,这个时期的清朝和西方差不太多。”

李丽质眉头一皱:“那什么时候有差距的呢?或者说密集的线列步兵战术什么时候出现的?”

“当然是燧发枪的出现。”张彦对火绳枪和燧发枪有了解。

“在后世,人们很自然的认为燧发枪就是比火绳枪强,但实际上,燧发枪和火绳枪的区别就在于一个用燧石击发,一个用火绳。”

“枪本身不会增加射程和威力,影响威力的是火药和弹丸。”

“早期的枪是滑膛枪,精度不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密集射击,但是火绳枪要命的地方就是火绳。”

“火药点火就着,如果距离太近,开枪时飞舞的火绳可能会点燃其他人的火药。”

“那清朝为什么不换成燧发枪?”李丽质更不理解了。

“环境因素和成本问题,首先说说两种枪的缺点,那就是怕水,其实只要使用火药的枪都怕水。”

“只不过后世工艺的进步,让火药没那么容易碰到水,雨天会熄灭火绳,同样的,燧石也打不着火,甚至燧发枪的击发率比火绳枪低,因为火绳枪是明火。”

“燧发枪唯一的优势就是方便一些,不需要注意火绳,只需要装弹,瞄准,射击。”

“火绳枪改燧发枪其实不是难事,但中原王朝兵多,如果都改,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而且清朝周边没有什么强大的敌人,和沙俄的那一战,清军出兵三千,沙俄一千。”

“这种程度的战斗,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不算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