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等人经过了前面安史之乱的冲击,已经能够很好地面对天幕中的信息了。尤其是这样看起来没什么大波折的,也能让他们缓口气。
毕竟他们现在还能划分到初唐,眼睁睁看着大唐崛起又衰落,真真是让人不太好受。还是平平淡淡的好。的人,也有部分原因是他们也看开了,中唐晚唐距离他们太远了,那个时候他们都作古多少年了,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寄希望于现在他们获知了未来,那就尽量谋划布置好,无动于衷对于他们这些陪着李世民一路走过来的文臣武将,是不可能的。
【这也许就是贾岛的本性,“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当然,这也是贾岛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贾岛这个人,他的人生经历实在简单,寥寥数语就能概括——
贾岛,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唐代宗大历十四年生,范阳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迁普州司仓参军。】
【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乏味?好像大多数诗人都是这样,当官、贬谪,隐居……贾岛只是反了一下,他是真的曾出家为僧。他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诗仿佛已经成了他人生的一部分。】
刘彻看到这里,有些无聊。
倒是其他人能理解贾岛的一些心理。
贾岛自幼家贫,门第寒微,甚至迫于生计,栖身佛门,在这种情况下,“诗”就是他能拿到手、安慰自己的存在。以诗咏志,寓情于诗,加上他孤僻冷漠的性格,世事颇少萦怀,他选择和诗对话,他也从诗中找寻到他想要的世界。
司马相如站在角落,看着天幕怔怔出神。天幕开启后,他也时不时地被刘彻召见,但更多的时候,都是闲立一旁。
他是能够明白一些贾岛的选择。他看着贾岛的生平,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的遭遇。他年少时也曾感叹怀才不遇,还是凭借《子虚赋》和《上林赋》才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然而,如今的他却失去了皇帝的宠信,在这宫廷之中备受冷落。也就是现在天幕的出现,又让刘彻想起了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
“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