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章 杂交水稻(1 / 2)

【到了2019年10月,第三代杂交水稻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以首次公开测产方式全面亮相,显示出巨大的增产潜力。

虽然不是最新的、也不是极值的数据,但一般情况下,或者说,在常规种植下,杂交水稻的平均亩产大约在1000和1500公斤之间,当然,由于播种时间、方法及管理方式不同,产量会有一定的差异。】

虽然玉不识讲述的内容有些跳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听到这个数据时震惊的心情。

多少?!亩产一千多公斤?!

他们几乎要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什么问题。

这个数值,也太惊人了吧!

虽然并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身居高位,他们也是对这些数字有所了解的。

在他们宋朝,亩产水稻的斤数较之前朝已经有着不小的提升了,唐代的亩产水稻大约在三百斤左右,到了他们现在,已经增加了不少产量呢!就是……这数量,还是远远比不上天幕给出的数字啊……

赵祯看着水幕,神色染上些许忧愁。

时间……真的能够改变这么多吗?不仅仅是数字难以企及,连后面计数的单位都不一样,这中间的差距,当真就是不可逾越的吗?

此时他的身边,留下的皆是当朝重臣,而刚刚考上的苏家父子三人也因天幕的原因一同被留了下来。当然,他们本身的才名也足以得到官家的重视。其实,当天幕出现了他们家人的名字,今后的人生轨迹,就和历史上发生了变化的。

欧阳修上前一步,向官家行了一礼,缓声说道:“官家莫忧,这天幕所示虽远超我等想象,但臣以为此举应是激励我等奋进。”

望着欧阳修的一脸诚恳,赵祯微微颔首,“欧阳卿家所言不无道理,但是朕忧虑的是,即便有心追赶,这差距恐怕也并非朝夕便可弥补。”

是啊,这差距真的太大了,他就怕在等待的过程中,出现什么不可控的乱子。

旁边又有人开口道;“陛下,臣等以为,我们可先探究其高产之法,从种子、耕种技术入手。这天幕既能展示我等不知之事,想必日后还会透露更多有用之物。”

其实这是必然的,只是这些人重复这些内容,也是为了安圣上忧虑的心,也有可能,也是在说服自己。

【这杂交水稻适合在有充足热量条件的地方种植,还要有充足的日照和降水,如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等南方地区,这些地区都是杂交水稻高产的地方。而北方的气候寒冷时间太长,昼夜温差太大,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所以不适合于种植杂交水稻。

但在袁老生前,他和他的杂交水稻创新团队也继续在镉低积累水稻、耐盐碱水稻等领域开展攻关也在研究,他依旧在为他的那个梦而努力。】

玉不识对这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再进行过多讲述的想法,她在这次直播中,从杂交水稻开始讲起,就是想要让他们知道,这“杂交”的威力,也想让他们多学学,只要种子一代代改良,那么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她想起在查阅资料时,看见古时水稻的亩产斤数,和现在对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完全比不了。她并不会小看古人的智慧,只要给出了方法和经验,她相信,他们会为自己的国家做得更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