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诸朝一起看直播:从诗词到历史> 第158章 金印紫绶的绘卷27-范仲淹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8章 金印紫绶的绘卷27-范仲淹篇(1 / 2)

【但这其实和我接下来我要说的关系并不大,按照在位皇帝时期划分,他出生于太宗朝,然后在宋真宗一朝勤勤恳恳,不断的发展、学习和成功登科、在底层做官,到了宋仁宗一朝才是他大放光彩、政治上成熟、做出重大成就的时候——

根据记载,范仲淹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之后,范家祖上也一直多有出仕——唐朝时,高祖范隋在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当时也正好遇上中原兵乱,于是定居在吴县。五代时,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宋朝,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宋太宗端拱二年,范仲淹出生。这样看,范仲淹的出身其实应该并不差,祖上也是世代为官,家底应该很不错。只是他能够被称为“寒门贵子”的典范,那事情自然没有这么简单。

淳化元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夫人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名,取名朱说。】

“所以他这是后面把名字改回去了?”

既然玉不识称他为“范仲淹”,想来“朱说”这个名字并没有在他的人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范仲淹身为朱家继子,哪怕出仕后,也是对继父感恩的——长山县朱氏宗谱记载,“仲淹以继父长育有恩,常思厚报;及贵,用南郊所加恩,乞赠太常博士,岁别为享祭。”

想要看着范仲淹怎么处理的人似乎看不成好戏了。

宋朝往后的人,也是知道相关的记录的:“范公对他的继父还是好的。”

但纠结这些也只是小部分,更多的,都在感叹范仲淹的成才,感叹着他的努力和他的坚持。

“寒门贵子,这样看倒也贴切。”

前面玉不识介绍的“寒门”,似乎就是贴合范仲淹的身世而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