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
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1582年,也即万历十年去世,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
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但后期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
着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这段介绍内容虽然简单,但里面到底内容着实丰富。
尤其是“张居正”最后的结局,“均被褫夺”是什么意思?人都死了,还要被清算吗?
内阁里的人都忍不住看向也在他们之中的张居正。
徐阶也是看向了自己的这位弟子,不知道他是个什么心情和想法。
张居正能有什么想法,他并没有理会“自己”的结局,而是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实行的那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条鞭法”?这些就是未来的他给出的答案吗?
他目睹了朝廷的日渐腐败,还有边防的松弛,他心中的那团火也是一直燃烧着。
他汲汲营营想要得到权力、攀上竿头,为的就是能够把心中的这团火成功地“散”出去。看来,未来的自己成功了,“挽明之倾颓”吗?这可真是个了不得的赞誉啊!
至于他的结局?张居正没有分出多少注意,他知道改革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但若他真的想要得到一个好名声,也不会走上这条路了。
若真的能够为大明续命百年,那说明“他”的努力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所以他想知道的是,在他死后,究竟是如商君一样“身死未亡其法”,还是和前面介绍的范仲淹等人一样,改革被废止了?
张居正的问题没有说出口,甚至哪怕他问出口了,玉不识也是接收不到的,除非他将自己的问题发在弹幕上。不过显然依照着他的性子,并不会这样做。
而玉不识也是按照着事先准备好的大纲,按部就班地继续着自己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