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就是张居正的想法,他知道现在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静待以后,等到自身权柄足够,方可大刀阔斧改革。
所以才有了前面天女所说的“二十年的蛰伏隐忍”,等到了“属于他的时代”。
嗯,天女的用词,确实不够得体,让他们听着、看着都有些胆战心惊之感。
不过看样子好像陛下并没有很在意?
在位多年的朱棣早已发现天女的言辞间并没有多少对“皇帝”的崇敬,或者说,只是对单个人的崇拜,但并没有什么对皇权的敬意。只是对于这一点,他也管不了。
而就在众人的谈论间,天女已经往后讲了不少内容。
【嘉靖二十九年,张居正因病请假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
在休假三年中,他开始游山玩水。也是在这三年中,张居正不仅只是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同时也使他发现了新的问题,一如他在《荆州府题名记》中提到的:“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
他所遇所见的这一切,不禁使他恻然心动,责任感让他重返政坛。
——是的,张居正之前心中隐约熄灭的火焰重新开始燃烧了。】
【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回翰林院供职。
——他的理想和抱负在苦闷思索中渐已成熟,而在政治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
嘉靖四十三年,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徐阶举荐他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而在裕邸期间,张居正同时也任国子监司业,从而掌握了很多将来可能进入官场的人,这也为张居正打开了人脉。
嘉靖四十五年,高拱下台后,张居正掌翰林院事。
隆庆元年,张居正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他终于走上了曾经他为自己规划的道路上。】
天幕一旁的拓展资料对着玉不识的讲解也在不断地更新,正好给了观看的人更多的获取信息的途径。
同时,他们听着天女对张居正的介绍,议论更是不见得有少去。
以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所以,张居正在天女这里评价这么高,也是因为他的眼里有百姓?”
似乎这几次介绍下来,玉不识好评的,一般是对王朝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是真切为百姓做好事、实事的。
像是李斯,他对秦朝,就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些经他一手规划的制度,一直延续到如今。
还有霍光,哪怕历史上的风评不好,但也不影响他确实为汉王朝的延续出了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