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小说>九门后续> 第10章 入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 入湘(2 / 2)

货轮今早靠了岸。解九收拾好随身携带的东西,便走下楼梯。

他身着高领衬衣,手上拎着皮箱,步伐稳健下了甲板,那几辆像黑皮箱子的皮普早已恭候多时。

再回到长沙,倒显得有些陌生了。解九只记得两个朦胧的场景,连同这样的朦胧都是几十年前了。

甲午海战冬秋之交,左宝贵战死之后,解九的几个本家忧心忡忡聊着国事,那时变法的苗头还没出来。但凡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被这场战争深深的刺激到了。谁愿意又承认自己国家的的弱小呢?而事实就这样惨痛的呈现在世人面前。

解老爷有远见,那时大多还是以科举为重的,但倘不能在技术上改革,背再好的文章又怎么应对得了洋人的火枪?便送他独自一人去往英国留学。

送别他的那十年前的那个下午,解九记得很清楚,解老爷与父亲一同望着,解老爷,身材比较佝偻的老头子跟他挥手道别。残阳似火把湘江渲染一一片血色。一面烈火,一面汹汹。五年以后,另一番血色笼杂着血与肉则呈现出另一种骇人的场景。

解九望向车窗旁边轰隆作响的斗车,便又拉上了车窗,长沙经过辛亥革命之后,城墙的作用微乎其微,于是决定拆除城墙上挖下来的土,掩盖便河。此时之便河已逐段淤塞,潺潺流水已成为臭水沟,且成为长沙城发展之大障碍。

拆城开始,沿城墙自西向东铺轻便轨,用斗车运送自城墙上拆下之废砖泥土,填于便河中。当时日夜有斗车来往轰隆不停,并逐段向前延伸,城墙逐渐无有,便河亦渐平夷,成为现在环城马路。

穷苦人民在沿江一带搭起了无数间棚屋栖身,这便是当时长沙有名的贫民窟——沿江棚户,而东、北向所谓环城马路,除左文襄祠,即现在的工人文化宫,铺了一条仅可驶一辆汽车的柏油路。他所行驶的这条路,多数是军阀的专用通道。而解九一路上畅通无阻。

车开了一会儿,便到了解家的外宅。解家老宅,前门临闹市,偏门通街巷,是长沙城内几所年代久远的老宅之一。兴建时按照古时的制式,讲究的是院落纵深,前堂不闻买卖声,后寝龃龉声不闻。合当是住着一堂四世,热火朝天的过着兴旺日子。可是只有住过那里的人才知道,那所宅子的空荡幽寂,穿梭在回廊与别院之间,都感觉自己被这所房子里的一草一木监视着,无论在每个角落,你所做的一切都会被人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