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书局这边见怪不怪。
过百个伙计跑了出来,拉开人墙,隔离人群,叫人群不至于太过拥挤。
自打过年后,天时人口论和神雕持续发酵,加上举人团体越发庞大,这帮人凑趣为第一,经常跑到书局这边来拜访聚集。
有一次人太多,差点造成挤踏事故。
贾芸无奈,只能令伙计们按后世的办法,拉开一道道人墙,在自己出来时分流人群。
成大文豪有好处,也是有代价。
除非化装潜行,不然在京城四处都有可能被认出来。
贾芸并未刻意如此,但对这样的结果也乐见其成。
成文化名人,身上的威胁色彩会降到最低。
比如眼前。
书局对面的几幢大院也是被贾芸给买了下来。
杏黄色的“贾记车行”和“贾记镖行”两个幌子迎风招展。
数百名穿着整齐灰袍的伙计们站在门前,成雁行状欢迎客人。
也是顺道把人潮给隔离开来。
“怪不得贾东主今个出来,原来是车行开业。”
“你们这消息不灵通啊,今天贾东主邀请了不少东大街和崇文门的商家前来,就是说是贾记车行和镖行的开业典礼。”
“车行能明白,这镖行是啥意思?”
“边上有招牌,承接送货,保全货物,一旦有损,照双倍价赔偿。若用镖行,则货物运费需要增加五成。”
“啧,贾东主真想一出是一出……这车行贱业,能赚几个钱啊?”
“这话说的,贾东主开车行是假,增加报纸和书的卖量是真。人家送货带货押镖,这都是顺带的一杆子买卖。”
“啊啊,原来如此!”
“这心思用的巧妙,到底贾东主也是个人物。”
“嗯,确实是用了心思的,报纸局限于京师一地是可惜了,外地的商人也是一直在收报纸,但没有正经订户。四周的永平府,蓟州,张家口,真定,保定,德州,临清,这些地方都是繁荣之所,要是贾记有马车定期往来,倒是可以发展出不少订户来。”
“这怕是不值当吧?一份报几文钱,几千户一天才多少钱?换成银子才几两?”
“要不然人家为什么要成立车行顺道带货呢?”
“嗯,心思巧妙,佩服,佩服。”
场面很乱,声音也很嘈杂。
但基本上都是夸赞贾芸。
京城人就这样。
得到他们认可的本地人,往往会更被推崇,也得到更多的包容。
至于外来的举子们,对这些商业运作不感兴趣。
他们是读书人,耻于言利。
官绅世家中,读书种子最多学一些经世致用的杂学,不需要他们经营家族。
家族中另有其人。
一些阴私勾当,也基本上是这些族人做。
如果干犯法禁,惹出麻烦,也是将这些族人交出去就行。
不能影响家族的名誉清望,也不能影响这些读书种子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