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第166章 文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6章 文明(2 / 2)

然后各国纷纷造船出海,抢占一个接一个的殖民地。

最终占据了好几个大规模的香料出产地。

最大的就是斯里兰卡和阿三等地,到了红楼世界这个时间节点,香料已经源源不断的供给欧洲,价格从类比黄金跌落了不少,肯定是要比贾芸买的便宜的多。

类似的情形和变化,未来几十年会大量发生。

比如瓷器,英国佬搞出了骨瓷,洁白如玉,质地上乘,华夏的瓷器出口大幅度锐减。

英国人又在锡兰等地种植红茶,几十年间改良茶种,更适合欧洲人的口感,结果华夏的茶叶出口基本上断了。

不是减少,而是断绝了。

只有丝制品,虽然也有仿照生产,但丝织品的出口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贾芸在这个时空的出现,当然是异数。

比如眼前的这四轮大车组成的车队。

哪怕是轻型马车,车身也是比两轮车大的多。

高大的车轮比一个成年男子相差不多,重型马车光是前车轮就和成年人差不多高,后轮更是高过成人。

很多住宁荣街附近的人,光是听说过马车,但见还是头一回。

也包括宝玉,黛玉,宝钗,湘云等人。

当然也有凤姐,尤氏,可卿等人。

贾琏倒是见过,贾蓉和贾环几个也没见过。

惊呼声此起彼伏。

和后街的欢呼声相映成趣。

在后街那边的多是普通人,他们当然知道这车队是做什么去的。

就是为了救援前线,运送军粮。

这个名义,足够令这些人为之欢呼了。

和贾家那些高高在上,在云端里俯瞰众生的贵人不同。

对普通人来说,哪怕是颇有身家的商人,京师一旦被围就是一件影响生计的事。

普通人是一天不劳作一天不得食。

一旦被困,京城里百业俱停,哪有多少活给他们做?

能停的买卖生意基本上都停了。

这些人停了活计,只能带着家人到处赶粥棚,能赶上就能苟活一天,赶不上就得饿一天,搞不好就饿死了。

二十多年前京城被困,饿死病死近十万人,九成九都是这样毫无抵抗力的贫民。

就算是中产之家,最多也就能有十几两到几十两的积蓄。

还未必是现银,得算上一些易于折现的物品。

加上房产,有个二三百两到四五百两的家底,在京城算中产小康之家。

这点家产,还真不够折腾的。

被围困时,可不光是粮食涨到二十两以上一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