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徙木立信’的事在秦国广泛传播,为秦国政府赢得了巨大的公信力。商鞅让百姓明白了只要听从政府的号令,肯努力干活,就会得到奖励。”
这个故事说完,张心远看了看王东升。见王东升认真的听着,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第二个故事。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说他愿意在孟尝君家里当个食客。孟尝君问:‘客人有什么爱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爱好。’又问:‘客人有什么才能?’回答说:‘他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笑着接受了他,说:‘好吧。’
孟尝君身边的办事人员认为孟尝君看不起他,便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过了不久,冯谖靠着柱子弹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办事人员把这情况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按照门下的食客那样对待。’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办事人都笑话他,并把这情况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准备车,按照门下坐车的客人一样对待。’于是冯谖乘着他的车,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说道:‘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看待了。’这以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啊,回去吧!在这里没有办法养家!’办事人员都厌恶他,认为他一味贪求不知满足。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答道‘有个老母亲。’孟尝君派人给她吃的用的,不让她缺少什么。于是冯谖再也不唱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个通告,询问家里的食客们:‘谁熟悉会计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债么?’冯谖在通告上签名,写道:‘我能。’孟尝君看了感到奇怪,说:‘这签名的是谁呀?’左右办事人说:‘就是唱那‘长剑啊,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着说:‘客人果真有才能啊,我对不起他,以前不曾接见他。’便特意把冯谖请来接见他,向他道歉说:‘我被一些琐事搞得很疲劳,被忧患缠得心烦意乱,生性又懦弱愚笨,陷在国事家事之中,不得脱身与先生见面,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我对您的简慢为羞辱,还有意替我到薛邑去收债么?’冯谖说:‘愿意替您做这件事。’于是准备车马,收拾行李,载着借契出发。告辞的时候,冯谖问:‘债款收齐了,用它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看我家里缺少的东西就买些回来。’
冯谖赶着车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老百姓都来核对借契。借契全核对过了,冯谖站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债款赐给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们欢呼万岁。
冯谖一直不停地赶车回到齐国都城,大清早就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对他回得这么快感到奇怪,穿戴整齐来接见他,说:‘借款收齐了吗?怎么回得这么快呀?’答道:‘收完了。’问:‘用它买了什么回来?’冯谖说:‘您说‘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虑,您宫里堆积着珍宝,猎狗和骏马充满了牲口圈,美女站满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义’罢了。我私自用债款给您买了义。’孟尝君问:‘买义是怎么回事?’答道:’现在您有个小小的薛,不把那里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抚育爱护他们,反而趁机用商人的手段在他们身上谋取私利。我私自假托您的命令,把债款送给了老百姓,随即烧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给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不高兴,说:‘好吧,先生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