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盛顿特区,驻美英国大使馆。
叮铃——
深夜,一辆黑色马车驶向驻美英国大使馆。
大使馆入口的哨兵看到黑色马车靠近,便打开了铁门。
“英国大使馆内部原来是这样。”
“您是第一次来吗?”
其实并非首次。
20世纪曾进入过英国大使馆,但19世纪末这种充满古雅氛围的英国大使馆,倒是头一遭。
进入内部,英国大使已在等候我们。
“我带您去通讯室。”
我们跟着英国大使,走进了位于大使馆内部的通讯室。
这里,英国大使馆的通讯室自19世纪中叶铺设海底电缆起,
就能通过这条电缆,经苏伊士、中东、印度、新加坡,直至澳大利亚,向整个大陆发送电报。
所以,我们能通过莫尔斯电码与在香港的杜威将军交流,
也能和日本帝国横滨港、大阪港大北方铁路的董事们对话。
所有电报都通过英国殖民地中转发送,安保十分严密。
“这就像是指挥塔啊。”
“哈哈,要是比作军舰,这里就相当于舰桥的位置。”
不愧是大英帝国的大使。
他以前是海军出身。
“通过这里的电报,也能和香港总督府通讯,对吧?”
“是的。不仅如此,还能与各国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取得联系。”
“哦。”
杜鲁门随便拉了把椅子坐下。
说实话,习惯了生活在21世纪,满是大屏幕的指挥塔,
而这里,黑色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地布满四周,
人们拿着文件忙碌地穿梭。
桌上坐满了为收发莫尔斯电码而快速敲击手指的通讯员。
英国大使将手指放在唇边。
“在这里,除了下达指示,您需要保持安静。”
“好的,我知道了。话说,如果要和日本帝国通讯,该找哪位呢?”
“如果是日本线路,您去那边就行。”
杜鲁门提前通过驻日英国公使馆,安排好了与大北方铁路董事们通讯的事宜。
“麻烦您了。”
“这是我该做的。”
杜鲁门在负责日本线路的通讯员旁边放了把椅子坐下。
“先帮我确认一下与驻日英国公使馆的通讯。估计这会儿他们应该到港了。”
“好的。”
通讯员快速发出信号,几分钟后,回复就来了。
对于习惯21世纪以秒为单位通讯的杜鲁门来说,这速度慢得像蜗牛。
“这速度……就这还能算通讯顺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