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财政大臣的汇报与局势洞察
“我是罗伯特财政大臣,刚从美国回来。”
英国财政部,贝尔福第一财政大臣与回国的罗伯特财政大臣在会议室进行了单独会面。
1901年2月2日,维多利亚女王葬礼结束之后。
“罗伯特,你在美国有什么收获吗?”
“我收集了不少关于美国优质债券的信息。唉,不过情报收集工作实在不容易,很费力气。”
“这倒也是。”
贝尔福点了点头。
通常情报工作由外交部负责,但此次涉及经济知识、素养以及需具备财政大臣级别的见识,所以只能派罗伯特财政大臣前往美国,这对英国来说是极为必要的任务。
贝尔福是这么认为的。
“那情况如何?”
“美国金融界和产业界严格执行《信用法》(Credit Act)。大多数美国优质债券的评级审查结果,都由审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向公众公示,毫无弄虚作假的余地。”
“《信用法》,这是杜鲁门·摩根的杰作啊。”
贝尔福感叹道。
他没想到美国的《信用法》执行得如此到位。
而且,通过外交部情报,他知道实际上这部法律是由一个天才独自推动完成的。
“这和英国大不相同。”
贝尔福对近期英国的经济状况很不满意。
英镑储备快速消耗的英国国库,布尔战争的巨额支出,与德国在“大博弈”中的冲突带来的持续财政压力,英国国库正日益枯竭,英国正实时面临着财政困境。
“他就像统治美国金融界的钢铁巨人。在极端自由放任主义的美国,《信用法》怎么就能通过呢?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贝尔福并非没有尝试推行《信用法》。
虽然商界人士会对此嗤之以鼻,但站在贝尔福的立场,为了他构想的未来,这部法律至关重要。
然而,自由放任主义主导的商界难以撼动,《信用法》在议会被断然否决。
“有了《信用法》,才能准确评估企业信用等级,区分真正的优质债券。英国确实需要更好地保护本国经济。”
贝尔福主张大政府理念。
作为典型的政府干预市场论者,在自由放任主义盛行的英国议会,他在商界这边并不讨好。
“一群毫无责任感的家伙。”
自由放任主义在英国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