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递过来一个竹册,请我过目,上面记载了郡府下拨的银钱,和供学堂的粮食。一千石,只能供五百人半年所耗,后续如有流民,粮食差距有点大,至少得存上万石。看了看银钱数目,首批下拨五千两银子,一千石粮食,修建供养学堂有多,接济流民不够,不过是首批而已,算是合理。
晚上下榻县府衙门,一应花销都让贾绪计算银钱,离开时付与治今县,这么穷的县,接待近百人,也是沉重的压力。自己先把规矩立好,免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以后都一应照办;上面没钱?那就轻车从简,少去一点人。
焉支山旁有一条河流,名为删丹河,发源于祁连山麓,在焉支山脚下汇入军马湖。据说湖中有暗流,是一段长长的地下河,历史上水性佳者,无数次尝试,终于找到地下河的流向,是汇入甘州城外的黑河,尚崇允的军营就驻扎此地。由于删丹河的阻拦,武威郡军队进入治今县,多了一道屏障,正常情况下,大军一般会选择经删丹县,进入张掖郡。
五千精兵的甲胄,采用的是三层生牛皮制作,夹层使用过水的棉花,夯实后填充夹层内,属于西域特有的皮甲,轻巧而坚固。铁器紧缺,除了兵器,只能用于制作头盔;少数力量大、体力好的将领,会采用全副铁盔铁甲。
一见面,尚崇允就乐呵呵的。
“君王,战马钉上马蹄铁很好用!”
封王仪式上,发现骑兵的战马,竟然没有马蹄铁,于是给尚崇允提出建议;现在战马全部钉上蹄铁,抓地的能力提高,马蹄的损耗会大大减少,有效延长战马使用时间。尚崇允手下的三千精骑,可谓是隋国现如今主要战力,一点马虎不得。
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正经巡视军营,了解各兵种的作用。步兵主要有刀盾兵、长枪兵和弓箭兵,辅助器械有铁车;铁车前端有长长的铁刺,车上装有大石块,由刀盾兵筑车为阵,抵挡骑兵的冲锋。刀盾兵和长枪兵配合,可以有效杀伤突入阵内的骑兵,后面则是弓箭兵,会在车阵前方,形成抛射的箭雨,杀伤正前方的敌军,使其丧失作战能力。
步兵最大的作用,是为了防御,稳固中军阵型不乱,骑兵恰恰相反。
骑兵分为两种,一种是轻骑兵,游走于敌侧,以弓箭杀伤敌人,配备马刀,机动性很好,收割受伤敌人,或者追击败军。另外一种是重骑兵,不仅人有甲胄,马也有护甲,多持长枪、长矛和长刀,也会配备弓箭,弓箭多起辅助作用。百人为队,五队为一营,轻骑兵和重骑兵,各有三营,步兵则有四营;每营统兵武将由校尉充任,直接由尚崇允任命,属于军队基层统兵将领。
最后是后勤兵,由郡兵轮换,人力不够时,也会征召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