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有一天,小弟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一脸好奇地问:“仙师啊,我听说伤寒这个病挺复杂的,有的人得伤寒小便清清亮亮的,还有的人伤寒发汗后好像好了,但一会儿又烦起来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儿?该咋整呢?”
张仲景仙师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笑眯眯地说:“哎呀,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个辨证施治,不同的症状用不同的方法。来,我给你细细道来。”
“先说这伤寒小便清吧。你想象一下,如果身体里有热邪,那小便肯定是黄黄的,像浓茶一样。但现在小便清清亮亮的,那就说明热邪没跑到里面去,还在体表捣乱呢。这时候咱们得怎么办?对,得发汗,把邪气从体表赶出去!用什么发汗呢?桂枝汤最合适不过了。”
“桂枝汤啊,那可是个好东西,里面的药材个个都是宝。桂枝,温阳散寒,就像一把小火炬,能把体表的寒气给烧掉;芍药呢,养阴敛汗,防止发汗太过伤了身体的正气,它就像个细心的管家,时刻关注着身体的平衡;甘草,调和药性,就像个和事佬,让大家都和谐相处;生姜,温胃散寒,还能促进发汗,它就像个热情的助手,帮忙把邪气往外赶;大枣,补养气血,增强抵抗力,就像个坚强的后盾,支持着身体打仗。”
“这桂枝汤怎么做呢?很简单,桂枝15克(三两,古代一两换算成现代5克),芍药15克,甘草10克(炙过的,就是炒一下,药性更温和),生姜15克(切片,好出味),大枣12枚(劈开,让里面的营养都煮出来)。把这五味药放到锅里,加上7升水,大火煮开,小火慢炖,煮到剩下3升汤药就行了。然后把药渣倒掉,喝那汤药,一天喝三次,每次喝一升,喝完盖上被子捂一会儿,等到全身微微出汗,那就最好了。记住啊,出汗别太猛,像水流一样那就不行了,病邪可赶不走,反而还可能伤了身体。”
“好,说完小便清的了,再说说伤寒发汗已解但又烦起来的吧。有的人啊,得了伤寒,吃了发汗药,汗也出了,烧也退了,以为好了呢。结果没过半天,哎呀,又开始难受了,脉还浮紧,这说明邪气还没赶尽杀绝呢!这时候咋办?还得发汗!还是用桂枝汤!”
“你可能会问了,仙师啊,这发汗药不是不能多吃吗?吃多了不是会伤身体吗?嘿嘿,这个嘛,得看具体情况。桂枝汤这个药方比较温和,不会一下子把人发汗发得太厉害。而且啊,它里面的芍药、甘草、大枣还能养阴补气血,防止发汗太过伤了正气。所以啊,只要辨证准确,用桂枝汤发汗是没问题的。”
“喝桂枝汤的时候啊,还有个讲究。如果喝了一剂药,汗出病就好了,那就不用喝剩下的了。如果喝了不出汗,那就再喝一剂,还是按照前面的方法。要是还不出汗,那就缩短喝药的间隔时间,半天内把三剂药都喝完。要是病情比较重呢,那就得24小时不间断地喝,时刻观察病情变化。”
“对了对了,还有个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喝桂枝汤期间啊,得忌口!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都不能吃。为啥呢?因为这些食物啊,要么伤脾胃,要么助邪气,要么影响药效,反正都不是好东西。所以啊,为了身体好,还是忍忍吧!”
说到这里啊,小弟子听得眼睛直发亮,连连点头:“仙师啊,您说得太清楚了!我这下算是明白了!以后遇到伤寒小便清或者发汗已解又烦的,我就知道该用桂枝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