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由于西元1932年沪上事变的影响,日军在沪上驻扎有好几千的海军陆战部队,同时在海空军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很容易就能在沪上实施登陆,并且很有利于日军发挥陆海空军联合作战的效果。这样的话华夏军队不仅要面临日军陆军、空军的狂轰滥炸,同时还必须面对日本海上联合舰队重型战舰的巨炮。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沪上濒临长江口,形成一个“凸字形”,对日本海军而言,到处都可以找到登陆的合适地点,日军如果一旦再次登陆,就有可能切断沪上华夏作战部队的退路,在沪上未来你的战斗中占得先机。
因此可以说,如果在沪上展开决战,对日军极其有利,对华夏军队却是极其不利,可以说是以己之短,攻日寇之长,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从战术的角度看,相比于华北,沪上就是个有毒的鸡肋,不仅没有味道,甚至还能置人于死地。
然而即便如此,陈次长仍斩钉截铁的向上面人说道:“最高长官,卑职认为我们应该在沪上与日寇决战”。
上面人把目光从墙上的地图上移开,目光灼灼的看着陈次长说道:“哦?陈次长,说说你的想法。”
陈次长走到地图前,拿起一根指挥杆对着华夏地图解释了起来:“最高长官,目前来看我们和日军在华北战事扩大是肯定的,以日军的战斗力来评估的话,估计很快就会在华北方面进展迅速,如果日军在华北取得了胜利后,他们可以选择向西进攻山西,然后经山西攻入陕西,再从汉中往南可以直逼我华夏的巴蜀地区,或者日军更有可能会集中优势兵力顺着平汉线南下直取我华夏地理中心的三镇,这两种可能性对我国府来说都不是好结果,由于日军拥有强大的机动化部队,若坐北向南,从容攻略我南方各省,我军只会更加被动。”
上面人听了陈次长的话后,没有出声,而是在思考着陈次长的分析判断,陈次长看了一下上面人,然后继续对着地图说道:“卑职认为,日军如占据华北后,选择直接向南攻击三镇的可能性最大,如果拿下三镇后,日军就可以掌控华中的交通枢纽,向西可窥伺巴蜀等大后方诸省,向东可以捕捉我华夏军队主力进行决战,日军如按照这个步骤前进的话,他们叫嚣的三个月灭亡我华夏的企图还真有可能实现。因为日军从北向南顺利占领了三镇,那么日军将会陆、海军相互配合控制长江中游,而我国府在沪上、金陵的工业就很难顺利向大后方迁徙。没有工业和财税,国府将难以长久支撑。”
“所以,卑职认为,我们必须在沪上主动发起大规模进攻,把日军主力从华北吸引过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拖延日军进攻三镇的时间,给国府转移人员和工业设置到大后方创造时间和空间,而且,卑职认为这是改变我华夏和日本目前整体态势的好机会,我们不能按照日军设想计划的进攻路线来进行战斗,我们需要将日军原本计划的“由北向南”攻击战略,变为“由东向西”。这样一来,日军由东向西的攻击将会随着深入我华夏腹地而变得非常艰难。因为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关中加上巴蜀,自成体系,进可攻、退可守。而沪上所在的华东地区水沼密集,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向华中腹地推进,卑职相信只要我们能在上海坚持三个月,就能为大后方的建立以及人力物力资源的内迁争取时间。而这,也能保证国府持久作战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