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夜幕降临,三人在海边找了一家小餐馆,品尝当地的美食。随着食物的下肚,他们的对话也更加深入。李誉峰提出了一个思考:如何将这种历史与现代的结合视为一种文化的适应与演变。瑞贝卡则从艺术的角度分析,认为这种融合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而罗伯特则更关注它如何影响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他们的对话被一阵手机震动打断——是导师凯丽发来的消息,提醒他们第二天的计划安排,前往火神庙探索。三人收拾心情,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挑战。晚风带来凉爽,但他们心中的热情如同巴库的火焰塔一样,持续燃烧。翌晨,随着朝阳初升,李誉峰、瑞贝卡和罗伯特乘车前往位于巴库郊外的火神庙。路上,郁郁葱葱的植被和偶尔闪烁的海面构成一幅宁静的画面,与他们即将探访的历史遗迹形成鲜明对比。
火神庙,这个名字来源于古代的祭火仪式,是祭拜火神阿塔尔的圣地。据说,这里的火焰从未熄灭,是“永恒之火”的象征,吸引着无数朝圣者和游客。车子在一片开阔地停下,三人下车,沿着石质小径走向庙宇。远远地,他们就能看见那些古老石砌结构中冒出的袅袅烟气。
一踏进火神庙的院落,一股炽热的空气扑面而来。庙内中央的祭坛上,一个大火盆里燃烧着旺盛的火焰。庙宇的墙壁上刻满了古代楔形文字,讲述着火的神秘力量和古代人民的生活。瑞贝卡拿出相机,开始记录下每一处精美的雕刻和壁画。
在祭坛旁,他们遇到了负责看护庙宇的老神职人员。经过一番交谈,老人渐渐打开心扉,向他们讲述了火神庙的历史和一些鲜为人知的传说。正当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老人的讲述时,李誉峰注意到祭坛背后的一块不起眼的石板似乎被人为移动过。
好奇心驱使他走过去,轻轻地推了推石板,发现其后竟隐藏着一个小洞,里面放着一些古老的文献。这突如其来的发现让三人激动不已,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文献取出,想要一探究竟。
这份文献看起来极为古老,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需要他们花时间去仔细解读。罗伯特看着手中的文献,兴奋地说:“这可能是关于火神庙更深层次秘密的线索,我们得好好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