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少见了(1 / 2)

"确实少见,像你们这样大批量购买的不多。不过,你们买这么多自行车配件,难道打算自己组装吗?"

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一边快速翻阅着手中的工业券,一边不经意地问道。她在合作社工作多年,眼前的这对老少组合在她眼中并不简单,也许和她丈夫一样有眼光。

"呵呵,就是随便玩玩,手头上正好有这些工业券,就想试试看。"秦天问眼神一凝,随即轻松地应答。

这位合作社的员工可不简单,不仅看出他们想组装自行车,言语间还透着探究的意味。

然而,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特别是在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涌现出不少创业者。难道眼前这位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也是其中之一?

"一般人可弄不到这么多的工业券,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她举起手中的厚厚一叠工业券,这样的数量要收集起来绝非易事,所以很可能是从别人那里收购来的。

据她所知,就连一些国营企业的厂长也没有如此雄厚的资金,因此她对这对老少的身份感到十分好奇。

"同志,我们只是普通人家,没你想的那么复杂。这些工业券是邻居们一起凑的。"

易忠海大爷一听这女服务员似乎想深挖下去,便轻咳两声,打算转移话题。

一千多张工业券,收购下来已花了不少钱,再加上购买配件的费用,他粗略估算至少得两千块。两千块钱在当时,足以买一套不错的房子,秦天问的这种花费让易忠海心痛不已。

然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易忠海为了养老已经把自己卖给了秦天问,所以他现在只希望秦天问的投资不要失败。

如果秦天问亏了钱,养老院的计划岂不是要遥遥无期了?

事实证明,秦天问并没有立即开办养老院的打算。在六十年代末,涉足资本运作很可能招致打压,毕竟娄董事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

就算真要经营养老院,也得等到七十年代末,那时老人们几乎步履蹒跚,邸匝便阐述了雨版肥施所代表的现实压力。以人力和物资换取未来的养老保障,这交易无疑相当划算,至少双方都认为如此。

“好吧,好吧,我不追问你们的来历,反正货物来源正当,其余的跟我无关。”

合作社的售货员摆摆手,原本是秦天问先开启的话题,既然对方不愿多说,她也就不再追问。

过了一会儿,售货员数完了工业券,舒展了一下身子:“总共一千零五十张,算上余量,还能剩下一些零部件。我现在就给你们取货,你们稍等片刻。”

说完,她起身准备去仓库。由于秦天问一次要的太多,她只能分批搬运。至于秦天问和易忠海如何把这些东西搬回去,那就各凭本事了。

“劳烦你了,同志。”“辛苦了。”“没事,这是我的工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