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例外,就是韩信。
汉初真正的开国功臣,被杀掉的其实也就一个韩信。其他人死有余辜!
当刘邦成为天下至尊之后,这七个近乎独立于大汉朝之外的七个异姓王,就成了扎在他心底最深处的七根刺。
刘邦虽然是个老泼皮,但也并非毫无底线。所以尽管他做梦都想早点拔刺,但也没有不顾一切的不问而诛,而是挖好几个大坑,然后守株待兔等人来跳。
具体套路就是先散布某异姓王要造反的消息,然后如果这家伙果然反了,那就出兵讨伐;如果不反,那就放过。
结果就是赵王张敖没反,但他的国相贯高倒是反了,于是刘邦念在故友(张耳)、翁婿(尚鲁元公主)的情分将其贬为宣平侯;然后臧荼反,被斩杀;彭越不敢朝见,被废为平民,后为吕雉所杀;英布造反,兵败后被百姓所杀;韩王信叛汉投匈,后被汉将柴武斩杀。
【韩王信不是韩信,刘邦手下有两个韩信,两人同名,一个出身贵族,是韩襄王的后代,为了区分两者,叫他韩王信,另一个平民韩信就是大名鼎鼎的兵仙、战神。】
长沙王吴芮无论老刘怎么勾搭都不反,那也只好任由他继续称王下去。这倒好办,难办的是被改封为楚王的韩信,该怎么处理?
于是老谋深算的陈平给刘邦献计,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韩信。话说此时君臣之间的关系虽已图穷匕见,但此前面对蒯通等人的策反,韩信都站稳了立场,始终未反,对此刘邦也是很清楚的。
因此此时只要韩信识时务、果断认怂,那么刘邦也不至于非得要把他怎么样。
韩信要是能管住自己那张嘴,没准还能混个善终。
可韩信呢?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他居然还有心情吐槽,而且继续保持一贯风格,句句话直捅刘邦的肺管子: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也就是刘邦脸皮厚,可以假装没听着。要是换个皇帝,就凭这几句话就足以将韩信千刀万剐了。
被刘邦逮回长安后,韩信贬为淮阴侯,还享受到了“监视居住”的待遇。侯位可世袭,封侯是李广一辈子的梦想,虽然贬了,但其实还是贵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