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完的培养基,还是会送到生化培养室内,再种植回蛇蛋,恒温的水浴大约在25度,据说这样度温度孵化的蛇类雌雄比例是1:1。看的出,工作人员希望这些蛇在孵化后,能够正常在自然界繁殖?。
取蛇胚胎,分析,再把胚胎种植回去。几乎每一条都经过了类似的操作,然后被取过胚胎的蛇,会被送入营养室,过几天装作新蛇投入蛇舍。
蛇蛋被贴上标签送入生化室,编号奇怪:耳朵、虹膜、手指、胆。感觉都是用生物身上比较小的部分来命名。
“像是个生物实验室。”上官泠回到蛇舍,“我看到他们取出一些蛇的基因,来做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2000年后才热起来的新技术,是通过基因研究,把生物体内的代表遗传信息的基因段做出标记,把存在基因缺陷的部分截出来,接上更加完美的基因片段,从而做出完美的生物。
完美的稻子,完美的人类,完美的~蛇。
这个理念一度受到资本的追捧,只要和基因编辑有关系的创业项目,在各地的创业大赛一般都能拿到名次,并顺利的获得巨额投融资。
林琅并不喜欢这些基因编辑的概念,并非是因为这些基因编辑是否经过大自然的优胜劣汰,它的安全是否经过了多年的验证。
其实曾经有一个例子,就是格兰泰制药厂,在1946年前后研发的沙利度胺,沙利度胺的结构与巴比妥酸盐十分类似,巴比妥是一款有效但是作用很危险的镇静类药物,沙利度胺的出现,曾经一度被药厂当作是名利双收的巨大发现,由于短时间没有发现沙利度胺的副作用,使用后,实验的动物虽然行动迟缓,但均能够成活,所以沙利度胺曾经作为缓解孕吐的灵药,取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反应停”。反应停瞬间风靡欧洲,销量仅次于“阿司匹林”。几年后,欧洲出现了很多的畸形儿,畸形儿都是海豹儿,他们的四肢都变形,孕妇末次月经后的34-50天是反应停作用的敏感期,如果在35-37天服用会导致胎儿耳朵畸形及听力缺失;39-41天,上肢缺失;43-44天,双手呈海豹样畸形;46-49天,拇指畸形。
基因编辑是不是在安全方面需要论证,这是很多人都没有论证过的。
其次,基因片段的筛选,都是人类希望的片段,它符合人类的审美,如果任由人类审美去干预动物的生态,说不定很快就会出现“白幼瘦”的小兽出现,改造出更会卖萌,更会贴贴的老虎,会喵喵叫的狮子,人工干预的多样化,势必会造成人造生物种类的多样化。这些改变的对错,现在没办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