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脚浅一脚的步行往城里走。
骑自行车需要1个多小时,这些人负重前行,来了就9点多快10点了。
已经前面排了2个村子了。
现在堵了2条街了。
估计下午4点才能轮到他们。
……
江秀要放碗,江文说了不用,自己洗手,去煮了面条下去。
都是擀好的玉米面条。
很快,顾立夏几个吃完了。
顾立夏自己去洗碗,主要是碗也不够用,要去借碗,也的等,江家家里20个碗。
打发淮南和淮北去崔姨家借碗。
很快,两个人和崔姨一起过来了,崔姨抱了20个,淮南抱了6个,淮北抱了4个。
崔姨进门,放下就走了。
顾立夏拿漏勺捞面,臊子自己舀。
之后一群人都去了江父的屋子里。
看着炕上的塑料布都不好意思坐了。
淮南懂事,说,“随便坐,我们好几天没打扫了。这个屋现在不住人的,反正今天晚上还要留人,你们坐吧。一会上去躺躺,歇一歇。”
淮北和淮西跟在哥哥身后。
即便淮南这么说了。
还是没有一个人去坐。
只是有人坐到了那两把椅子上。
大家都饿了,这二十几年来,每次交公粮的时候,都来江家吃,已经习惯了。
除了最开始住进新家的时候,再也没有过现在这样的感受。
江家装修了房子,院子,和村子里的房子本来就天差地别。
现在更是。
村子里的房子,也就占了一个地方大。
江家这院子,干干净净,亮亮堂堂。
玻璃一簇新。
吃完还要换人,这一波37人,吃完就走了。
来来回回,一中午来了多少人,顾立夏根本不记得。
大概有200个了。
第二波人来的时候,就带了四袋玉米面。
这是他们这2天的口粮。
到顾立夏和江文领着淮西去上班走,家里锅灶还在煮面。
已经又做了2锅的臊子了。
江秀今天下午和明天上下午都请假了。
淮南和淮北也闹腾的不行,要请假。
江文不允许。
说好了明天中午领着他们去看交粮去。
这俩才答应下来,送2个孩子去了学校。
江文和顾立夏领着淮西上班。
这孩子中午没睡,下午去了办公室,躺桌子上睡的是昏天暗地。
下班回来,这些人已经又吃上饭了。
晚上他们睡派出所外面。
安全,一人睡一个板车附近。
江家村的粮食,下午交了今天拉过来的一半。
粮店定了级,四级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