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听了乾隆皇帝的话,心想,这怎么能成,如果饶了李侍尧,他花费这么长的时间,精心策划的预谋不就是白费心机了。
更主要的是,如果他扳不倒李侍尧,怎么能够奠定他在朝廷中的核心地位,怎么能够使那些平素瞧不起他的大臣,臣服于他。
还有,他怎么能够对得起那些一直巴结讨好他的大臣,这些人还指望着他给他们做坚强的后盾哩。
和珅一想起李侍尧,就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吞活剥了李侍尧,喝了他的血,吃了他的肉。
件件往事涌上心头。
一次,他邀请李侍尧去他的府上,想拉近他与李侍尧的关系,谁知这个李侍尧不吃他的这一套,他是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就是不愿意与他为伍,他从心底里就瞧不起他的为人。
和珅没有任何的政绩,完全是靠巴结、谄媚乾隆皇帝上位的,不像他,是一步步通过自身的努力,血染疆场,拿性命换来的。
那天,上完早朝,和珅走到李侍尧跟前说:
“李大人,今天退朝无事,臣邀请您到府上一坐,我想向李大人求教些问题,不知道李大人意下如何?”
和珅本来是想讨好一下李侍尧,可是李侍尧不识好歹。
他听了和珅的话,看了一眼和珅,不阴不阳地说:
“和大人,李某实在不敢去和大人府上一坐。李某恐怕去了后,和大人的府上少了金银细软,名人字画,奇珍异宝,珍珠翡翠什么的,李某倾家荡产也赔不起。”
说完,李侍尧当着满朝文武百官,高昂着头颅,拂袖而去。
和珅被李侍尧羞得面红耳赤,尴尬之际,他恨不得当下有个地洞钻进去,躲开这种尴尬的境地。
和珅还从来没有被一个人这样羞辱过。从此,和珅对李侍尧就怀恨在心,发誓非要报了这一箭之仇。
他立下誓言,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现在,海宁把举报李侍尧的揭发材料送来了,给他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而且当着皇上的面,在朝堂大殿上弹劾了李侍尧违反乱纪的事情,他岂能错过。
他一定要凭借这个绝好的机会,扳倒李侍尧。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天赐良机,岂能错过。
和珅想到这里,对乾隆皇帝说:
“皇上,臣实以为李侍尧居功自傲,根本没有把皇上放在眼里。李侍尧不感谢皇恩,不思整治边疆,却贪赃营私,敲诈勒索下属,巧立名目,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官民怨声载道。”
“大家都慑于他的淫威,敢怒不敢言。现在海宁冒死弹劾李侍尧,勇气可嘉,忠心可表,他实在是为皇上着想,请皇上三思而后行。”
“如果皇上再不对李侍尧进行整治,任凭其放任自流,那就是姑息养奸,定是后患无穷。”
“况且,云南多为蛮夷,不懂得按法理事,最近臣又闻云贵那边,莲教秘密活动,猖狂的很,如果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乾隆皇帝听了和珅的话,坦然一笑,说:
“和爱卿言重了。朕了解李侍尧的为人,虽然他有点居功自傲,但是,他治理边疆的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瑕不掩瑜,他有点错误和缺点也是在所难免的,可以原谅的。”
和珅见他的话在乾隆皇帝面前不奏效,就再也不敢一一劝说了。
他陪乾隆皇帝开始默默地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