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第252章 明月求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2章 明月求救(1 / 2)

巳时许,早朝完毕王浩至街巷上购买了二十升糯米。明日便是五月初五,后世的端午佳节了。

如今是公元前497年,屈原大叔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340年~278年的战国中晚期,还差着150多年,但端午节与春节、中秋并列为华夏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它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有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二十多个别称,是汉族、水族、纳西族、藏族、彝族、傣族、仡佬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记载。它的起源,自古到今说法不一,主要说法有:纪念屈原说、迎涛神说(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恶日说、龙的节日说(即祭祀龙图腾说)、夏至说。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后世端午节主要风俗有挂钟馗像、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流传至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例如:华夏南边的越南,过新年也会裹粽子,只不过他们的粽子是方形的。

裹粽子的叶子,南北各有差异,南方用箬叶,也就是箬竹的叶子,这种竹子在会稽并不鲜见;北方采用芦苇叶子。如今的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百姓还没有过端午节的传统,因而没人采摘箬竹叶到街巷上售卖。

“要不,下午去东边的东湖风景区采摘箬竹叶子,顺便带家里那些女人们出去兜兜风。她们一直替我打理家中的产业也不容易,权当是出去郊游,给她们放松放松了。”王浩一直忙着替越国朝堂和姒家“擦屁股”而忽略了身边的这些如花似玉的女人们,内心很是惭愧。

旋即他又想到这个时候怕还没有后世风景如画的东湖风景区,相传那边原本只是一座普通的青石山。

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马,南方产箬竹,常编竹为篑(篮子),故称之为箬篑山。

那座青石山盛产箬竹,距府山约15里,从右司马府坐马车过去也就盏茶时间即可到达。据闻那边山水如画,是个踏青野炊的好去处。

“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下午带着众妞去玩一趟,钓钓鱼、摘摘箬叶、划划小船,这得有多舒坦啊。可惜就要出发去姑苏了,这一去福祸难料,真舍不得这帮女人啊。”王浩暗自感慨着。

“救……命兮,快救吾一命”一道倩影跌跌撞撞地打王浩眼前经过,“噗通”一声摔倒在地上,惊恐地惨叫道。

只见那女子身着粉色云纹丝绸长裙,衣袖宽大,显得飘逸灵动,垂云髻发型,肤色白皙。看那样子应该是大户人家的丫鬟,举止端庄精致,但还是缺少那种大家闺秀的气质。听那女子口音应该是吴地人氏,吴越两国虽语言习俗接近,但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同是吴侬软语,吴国方言更为软糯,尤其姑苏女子说话简直能酥到骨头里去。

吴女较越女社会地位要高,且吴国的风气相对开放,再加上吴国多江河,越国多山地,因而吴女一般穿着宽松轻薄的丝质衣物以适应潮湿的气候。越女多承担家庭妇女角色,穿衣较为保守,以麻布为主。

那女子年约十五六,姿容秀丽,然此时她那粉色丝裙破了好几个洞,导致春光乍现。那少女仿佛见了鬼一般,吓得花容失色,挣扎着想要从地上起来,可她使出了浑身力气也没能成功。

“贱人,汝往何处走?速速随吾归去受罚,以免受皮肉之苦。若明晚不灵,视吾斩汝犬首归姑苏!”后面一壮汉紧追不舍,边追边骂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