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传出来的消息,太过震惊。
原本在很多人的心目中,ONER卡定位就是国际信用卡。
可现在看这个规模,明显是对标VISA卡,要做成国际信用卡联盟。
国际信用卡和国际信用卡联盟,这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一个是单体卡,一个却是影响到世界金融体系的存在。
“邵维鼎这是要做什么?”
沈弼看着手下送来的消息,满目震惊:“目前传出来有多少银行接到了邀请?”
“不算那些分行,目前在港岛内持牌的银行中有97家都接到了邀请函,其中四十六家港岛本地注册的银行,有且只有三家没有接到邀请。”
纵观港岛银行金融史,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45-1948年间的无序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银行数目众多,又没有管制,直接导致银行的质量良莠不齐且无序竞争,银行挤兑时有发生。
第二阶段是1948-1997年间的竞争与监管博弈发展的时期。
这一阶段以《银行条例》诞生为标志。
对于银行业的扩张起到了遏制作用,取缔了一大批不符合《银行条例》规定的银行。
但同时,其结果也导致盲目的存款价格战,导致资金成本上升,使得部分银行不得不过分集中投向收益高、风险高的投资和借贷项目上。
而房地产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
而地产一旦回落,就是无数银行的末日。
不管是汇丰的强势崛起收购拥有100多年历史的有利银行,还是发生在1961年的挤兑危机都是发生在此背景之下。
于是,在汇丰银行的直接支持下,1964年实施新版《银行条例》。
这个银行条例,直接限制对个别人士、公司或董事的借贷活动。
规定最低资本额为500万元及同等数目的累积储备。
要求维持不少于25%的流动资产比率;限制对股票及地产的投资等。
这每一条毫无疑问都是针对家族企业起家的华资银行。
事情结果也正如英国人预料的那样,条例发布不久的1965年1月,又爆发了一连串的银行挤兑、倒闭和被收购等风潮。
一些老牌华资银行如恒升、道亨、广安银行等,其控股权全都落入了外资银行手中。
而最近一次的银行修例,发生在去年。
也就是1981年3月。
从这一天,港岛实行银行三级发牌制,任何企业如欲在香港经营银行业务或接受存款的业务,均需取得经营牌照。
统计下来,目前港岛拥有的持牌银行不过1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