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山路离缪正柔家其实并不远,只是因为隔着一个小山头,公交车行驶的路线绕得比较远,所以坐车过去稍稍费了一点时间。
一下车我就发现它所在的这个老区地形非常有特色,几乎是被一圈高高低低的山头圈死在了中间。
对一个城市而言,处于这样的地理位置注定不会有什么长足发展,肯定不是现代城建精心规划的结果,而是遵从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
换言之它大概是文城最老的城区,后来随着这个城市慢慢朝谷外扩张而逐渐边缘化。
这一点从街道两边那些古朴老旧的房屋也能看出来,和翻修一新的马路相比它们就像坐在路边乘凉的耄耋老人,老态龙钟中透着几分洞悉尘世的从容不迫,似时光不胜唏嘘。
居住在这里的人也比城市中心那些穿梭于摩天大厦下的男男女女闲适得多,街上三步一茶馆、两步一茶铺,人们三五成群围坐一边喝个茶、聊个天,节奏一下就放缓了。
我特意找了一家看上去有些年头的茶铺休息,茶铺的主人也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他慢悠悠地摆下茶盘、倒上茶水,来回踱了几步就在一边坐下了,然后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我聊起了天。
等说到这些年的变化,我起了个头:“大爷,我看其他城市很多老路翻修后都会改名字,文城倒是很少有这样的情况?”
他来了兴趣,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文城也有不少改的,就是允山路以前也改过,只是大家叫得太顺口,实在拗不过,后来又给改回来了。”
我趁机道:“允山路这个名字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来历?”
他笑了笑:“说特殊吧也不特殊,就是以前有座山叫允山,这条路跟个指针一样路尾码直对着它就叫允山路了,后来允山改了名,允山路却没有跟着改,就这样叫了好多年。”
我心头一亮,等喝完茶顺着允山路走到尽头一打量,虽然中间隔着几座楼房,但依稀可以看到它确实对着一座不算矮小的山头,我心里总算有了底,去附近的小卖部买了点水和面包就出发了。
然而找了一天我也没有在山上发现任何符合允山殿原址条件的地方,眼见天色已晚我只能先回去。
因为缪正柔晚上有课,我们在之前那家小饭馆吃完饭她就一个人去学校了,我去附近的超市逛了逛买了一些吃的打算明天再接再厉,争取在山上来个地毯式搜索。
我拎着东西拐进她家所在的那条小巷子,还没到门口就看到院门边停着一辆老旧的面包车。